1.分解技能训练
(1)问题设计技能训练
根据自己所教的科目,自选一段教材,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分别设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种不同水平的问题。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技能训练
①知识引导回答
什么是梯形?教师引导学生从梯形的定义出发,分析梯形概念的必要因素。第一,是四边形。无论什么样的三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都不会是梯形。第二,有一组对边平行。没有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不可能是梯形。第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是概念的关键点。长方形、正方形、菱形都不是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是梯形区别于其他四边形的必要条件。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就能帮助学生正确、清晰地认识梯形的定义。
②思维方向引导回答
一位教师上《变色龙》一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逐步引导学生明白文章题目的主旨,理解作者选题的精准。教师是怎样使教学朝着预定方向推进的?教师的关键性回答有哪些?
师: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题目?
生:因为(警官)奥楚蔑洛夫总是根据情况变换他的说辞,就像变色龙一样,根据环境需要变换色彩。
师:奥楚蔑洛夫为什么总是变换他的说辞?
生:因为他对穷人和对富人的态度不同,对穷人刻薄,对富人奉承、谄媚。
师:奥楚蔑洛夫每次变换说辞的时候,都伴随什么动作或变化?
生:他脱大衣又穿大衣。
师:他为什么要脱大衣又穿大衣?
引导到这一步,学生就会对人物特征有了深入了解。此外,逐步提问引导,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和重点。
(3)评价学生答问的技能训练
比较下面两组教师评价语,说说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问时应注意什么。
第一组:“回答正确!”“好!”“答对了!”……“不对!”“完全错误!”“有些对,有些错。”(www.xing528.com)
第二组:“很有实感,感情充沛!”“句子造得不错,‘仿佛’这个词用得很有神。”“你观察得很仔细,把爸爸的形象说得活灵活现。老师听了你的描述,就像亲眼看见了你爸爸。”“让我们祝贺这位同学回答完全正确:不仅说出了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还举了若干四边形的例子,再扣住例子解说四边形定义,思维清晰准确!”
2.教例评析
下面是一位历史教师一段“秦汉科技发展”一课的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的内容: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请同学们回忆秦汉时期的亚欧形势。
生1: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它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的历史局面。
生2:随之而起的汉王朝,再加上当时中国周边各民族的活动范围,其疆域更为辽阔。
生3:中国古代称之为大秦帝国,与此时西方兴起的罗马帝国形成了东西称雄的局面。
师:你们说得真好。所以,这一时期欧亚大陆上几乎同时出现了安定的局面。统一和安定的这种政治形势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那么,秦汉时期我国的文化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操作电脑)好!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屏幕:中国科技馆)。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齐声):中国科技馆。
师:今天就让我们到秦汉科技馆中,领略一下秦汉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秦汉科技馆是一个虚拟科技馆,分为三个展厅。让我们首先进入四大发明馆。好,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说一说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哪些呢?(学生举手)嗬,有这么多同学举手。那么,请XX同学说吧。
生:有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学生举手)
师:应该这样讲,造纸术的发明与文字的发明一定有关系。(学生齐答:是)嗯,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造纸术出现以前,我们的文字都曾经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停顿)我们回忆一下。我们找前面这个组的同学,你来说说。
生:出现在兽骨上。
师:他说出现在兽骨上。很好,还有没有?我们接着思考。这个组的吴同学说说看。
生:竹签上。
师:他说竹签上。那么,有同学给他订正了,是竹简,还有没有?请王同学。
生:刻在石头上。
【思考与分析】请分析这段实录中包含了几种提问类型,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善问是一门艺术,你在课堂教学中是怎样问的?举一实例加以说明,或学习这位老师的提问方式,试着设计一个教学提问的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