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及课的类型、教学目标各不相同,以及课堂教学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课堂导入的方法没有固定的章法,课堂导语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多样性。因此,导语设计不能刻板单一,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彩多姿。课堂教学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连,自然衔接。对于导入技能方法的分类标准,当前国内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们把导入的方法大致分为五大类和若干小类。虽然不能穷尽导入的所有方式方法,但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1.善用音像,渲染铺垫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主要可以采用音乐式导入、图画式导入、影视式导入三种常见的导入方法。通过音乐、图画和影视,产生直接的感官冲击,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快速地融入新的授课氛围中。
根据教学观察得出,当前的很多学生对课件具有极大的兴趣。如果讲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放一段与课文有关的音乐,不仅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文章,可以选择影视导入,播放鲁提辖与镇关西对打的这段录像;如果讲《老人与海》,可以出示鲸鲨和老人搏斗的场面,通过鲸鲨的凶猛衬托出老人的硬汉形象。这样一来,马上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他们也会对课文留有深刻的印象,一箭双雕,一举多得。
2.知识导向,以篇达类
以知识为导向,主要可以采用作者介绍式导入、题解式导入、背景分析式导入、温故知新式导入四种常见的方法。
一是作者介绍式导入。教师在讲解那些比较著名的作者的作品之前,可以先从介绍作者入手导入本课,学生会对作者留有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授荀子的《劝学》时,可以从介绍作者出发,介绍荀子的“性恶论”,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写作初衷和中心观点;介绍荀子的说理散文,帮助学生窥视本文的结构特点;介绍荀子与孔孟的不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文的艺术特色。
二是题解式导入。从分析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接触文章的中心内容。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标题,可以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脉络。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有的暗藏玄机,有的意味深长。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理清线索,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授《劝学》一文时,可从古今异义字“劝”字入手,强调其“劝勉”“劝告”的意思,进而引出本文的中心观点“学不可以已”。再如,讲授《新闻两篇》时,也可以通过分析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所包含的内容来了解新闻的特点(准确、真实、及时),了解新闻的要素之一(标题)。
三是背景分析式导入。了解课文的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例如,讲授《荷花淀》等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时,就可以采用背景分析式导入。
四是温故知新式导入。用已学知识做铺垫,自然过渡到新知识,将知识延伸,这种知识衔接法能够一举两得,使学生受益匪浅,达到以已知求未知的效果。例如,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可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找学生背诵,在学生对送别诗产生兴趣后再学习新的送别诗。这样做,既复习了原来所学的诗词,又极自然地导入新课。这种新旧知识比较的设计能避免学生混淆所学的诗句,对所学诗词进行了归类。
3.营造氛围,烘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素养的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而“营造氛围,烘托情境”正是启动了学生的理智与心灵,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笔清新、意境优美的文章,如《海燕》《济南的冬天》《竹林深处人家》等。例如,讲《春》时,可以设计出一张春意盎然的投影片,有太阳、水、小草、小孩玩耍,伴随着蜜蜂嗡嗡的声音。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春天,使他们身临其境,赏心悦目。这时,他们就会对课文产生兴趣,去欣赏文章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www.xing528.com)
学习《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动情地导入:“人常说:‘母爱似水,父爱如山。’这如山的父爱是父亲手中的半截烟头,是父亲脸上纵横的皱纹,是父亲深深佝偻的后背,是父亲日渐蹒跚的步履……”随着教师的深情朗诵,学生的情绪深深地被感染,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背影》的学习。
4.巧设悬疑,扣人心弦
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之处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抓住了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
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还很分散。这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实践证明,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有位数学老师在讲对数计算时这样导入:“用一张报纸对折50次,你们想想大概有多厚?”(提问新颖)生:“怕有几尺厚吧。”师:“差远了,你们尽量往多的地方想。”(悬念引入)生:“能有几丈吗?”师:“再大胆些。”(步步引入)生:“总不能有几百米吧?”(思中生疑)师:“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这沓纸放在地面上,另一头就远远超过月球了。”(这时,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相信这个结论。结论惊人,难以置信。)师:“不相信就算算。”(引入新课)学生再也憋不住了,个个紧张地进行对数计算(顺利自然)。
运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围绕问题,步步深入领会问题本质,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妙趣横生,灵活多变
以趣味导入,主要可以采用故事式导入、游戏式导入、谜语式导入三种常见的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并以其生动有趣、灵活多变,受到学生的喜爱。
一是故事式导入。讲述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可以讲述陆游和唐婉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不仅增强了趣味性,切合了学生的兴趣点,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诗词内容的理解。
二是游戏式导入。小孩子天生爱做游戏,教师可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比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在课前可设计用“凑十法”找朋友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三是谜语式导入。上《蜘蛛》这一课时,先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谜面很简单,学生很快就猜着了。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食什么为主?它是怎样吐丝的?由于蜘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他们的积极性将很快被调动起来,就连那些语文成绩差的学生也会参与议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