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三角经济核心区产业协同发展得到增强

长三角经济核心区产业协同发展得到增强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需要十分重视促进行业成长壮大的产业协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现象明显,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体量占比、空间布局、关联方式高度相似。如何破解产业同质化的难题,推进重点产业在整个长三角合理布局,是促进产业协同成长壮大的关键。因此,上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每年淘汰劣势产能1 000多项,推动龙头企业“走出去”,推动长三角产业优化布局,与长三角部分城市建立产业合作园区、发展“飞地经济”。

长三角经济核心区产业协同发展得到增强

长三角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总面积为35.8万平方千米,2019年GDP总量为20.01万亿元,人口总量约2.26亿人。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需要十分重视促进行业成长壮大的产业协同。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同构现象明显,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体量占比、空间布局、关联方式高度相似。如表4.2所示,苏浙沪16个主要城市,有14个城市将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产业同质性竞争极其激烈。如何破解产业同质化的难题,推进重点产业在整个长三角合理布局,是促进产业协同成长壮大的关键。因此,上海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每年淘汰劣势产能1 000多项,推动龙头企业“走出去”,推动长三角产业优化布局,与长三角部分城市建立产业合作园区、发展“飞地经济”。最近几年崛起的G60科创走廊,也是在深化产业集群布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协同创新、推动品牌园区深度合作和产融结合、推广科创走廊“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发力,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协同融合发展平台。G60科创走廊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将扮演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引擎”的角色,成为区域内“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主阵地。

表4.2 长三角地区经济、人口及部分产业占全国的比重(%)

(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任新建.未来已来:漫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EB/OL].[2021-02-14].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DEzNjM4OQ==&mid=2652104304&idx=1&sn=d99269bfbfb519d5a884e9651bfeebaa&chksm=f3b1c2dac4c64bcc5b10fc2ca5f18942689c74c04e3daa73d277e96cc431e87ed53222af24de&mpshare=1&scene=1&srcid=1207Px6MC4LnSDACxbJnqWlL&sharer_sharetime=1575690898037&sharer_shareid=b4017cfbfbb13cbc094bbb3cce31033d&key=922300a6a91c43ccdef0735e2454c010fe7042c037a72625184aac5f85b8e1dd93900f47daa18ff15f76f1b64c63d1a91a562f776908241d6d61bf0ce8b268e775f8e334b9f932d9951f21a0a1746bad&ascene=1&uin=MTE2OTI1MTEyMQ%3D%3D&devicetype=Windows+10&version=62070158&lang=zh_CN&exportkey=AuBGM7Ea%2FzC347HJvmLgts8%3D&pass_ticket=TBlHXN9%2FP9mztQTBO5UAQgKk4EuAK%2F05caI%2BvJaD%2FTO7HX7N2roQn5MpluNTu7Cu.

同时,加快发展一体化产业园区和创新平台,从跨省域的角度来整体思考产业在长三角的优化布局,持续激发长三角的发展活力和产业效率。构建长三角新的产业生态体系,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有序推进华为研发中心、上海市西软件信息园、网易上海国际文创科技园、美的上海全球创新园区、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长三角中关村集成电路创新港、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浙江中荷(嘉善)产业合作园、瑞喆智能产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精测半导体、优刻得数据中心、上药杏灵科技产业创新、京东智能供应链、立讯智造(浙江)、格科微电子(浙江)、云顶新耀生物医药、阿里巴巴长三角智能计算数据基地项目。

高端教育行业智能化发展更需要产学研合力产业链分工精细化谋求突破。以教育大数据为例,教育大数据产品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推广,单靠高校或单个企业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广泛深度合作,准确把握实际高端教育需求,协同攻克关键技术难关,设计有效的产品应用模式与策略,三方优势互补、有效协同,才能涌现一批优秀的、接地气的教育大数据产品。同时,教育大数据产业链分工更加精细化、服务更加专业化,追求极致是互联网思维的要点之一。为了持续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和专业度,教育大数据产业将进一步细化分工,产业链条之间的协同和运作将更加高效、专业,每个环节都将由专门的供应商提供最专业、最优质的服务。由此,教育大数据市场有望出现一批专门从事教育数据采集、数据安全和数据挖掘的优秀本土企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