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关A小学
城关A小学是一所新学校,2013年动工,2015年8月竣工验收,当年9月1日开学招生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2018年,学校有21个教学班,在校生100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981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7.4%,主要有侗族、苗族、瑶族等民族。由于是新建学校,因此它是所在地区小学部学校中规模最大、硬件设施最齐全的一所学校。学校目前有符合小学阶段的标准化塑胶足球场1个,环形跑道1条,篮球场2个,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舞台1个,有少年宫专用功能活动室如侗族大歌、二胡、牛腿琴、琵琶、芦笙、腰鼓、美术、舞蹈、书法、电子琴、葫芦丝、刺绣、剪纸等共23个。有容纳40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有供教学使用的2个微机室,2个科学实验室,21个“班班通”教室。有供学生阅读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学生宿舍每间配有卫生间和储藏柜。学生食堂既宽敞又干净优雅。从学校大门而入,迎面围墙的石壁上嵌着城关A小学的校训“立德树人,孝行天下”,校风“文明礼貌,团结奋进”,教风“爱岗敬业,博学律己”,学风“交流合作,勤学善思”。城关A小学非常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校园里无处不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学生思想的熏陶和教育。教学楼和综合楼的楼道、墙壁上,绘着儒家“仁、智、礼、信”的思想以及伟人的警句格言,《弟子规》是班班必学的经典教材,同时把“弟子规操”列入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中。学校以“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挖掘培育现代人才”为办学特色,侗族文化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成立校内侗族大歌队,学习侗歌、侗戏以及侗族乐器。校园内有侗族人民生活场景的绘画长廊,学校大门和凉亭具有侗族鼓楼的建筑风格。学校教学楼的侧面写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教学的中心”,综合楼的正面也镶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等标语,城关A小学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切为了孩子,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成为课堂和学校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不仅体现在课堂学习上,还体现在学校开展的乡村少年宫活动中,乡村少年宫的开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学到了本领,让每一个孩子都发挥着自己的特长。
城关A小学的学生97%来自农村,农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农村家庭的孩子大多数视野相对狭窄,生活较贫困,加上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导致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上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缺失家庭的关爱和教养。大多数学生好玩,学习行为不自主,学习风气不是很浓,因而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学生虽然不喜欢学习,但并不讨厌学校,他们很喜欢在学校里唱歌、跳舞和运动,而且孩子们有这方面的天赋。
全校教师46人,其中男教师23人,女教师23人;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30人,中等师范学历1人,少数民族教师占95.7%。[14]这些教师都是从正规的师范院校毕业走向教育岗位的师范生。他们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城关A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在这里工作的老师特别辛苦,白天上课,晚上除备课和批改作业外,还要管理好住宿生的安全和就寝情况。
城关A小学是一所新学校,校园文化、绿化、师资、硬件等建设都在一步步的规划、发展和完善中。学校始终在党的领导下,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去实施教书育人和教育管理工作。学校以制度化管理为核心,以量化考核评分为依据,从出勤、班级管理、教学常规、食堂就寝、班级卫生、教学成绩、材料上交等方面来考核登记教师的工作量,来管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业绩。年终各项负责领导对教师各项工作进行评分汇总,以量化评分为依据,对学校教师进行评先评优。[15]
2.镇中心B小学
镇中心B小学坐落在C县西山镇陡寨村东侧,学校生源覆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截至2018年,辖区总人口16471人。学校于2007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0970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为6643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5个,在校学生586人,其中寄宿生354人,少数民族学生占98.5%,主要有侗族、苗族、瑶族、壮族等民族。B小学的学生主要是附近村寨的孩子,当然也有少数外乡的学生来这里就读。
全校专任教师3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32人,占教师总数的88.9%;中级职称教师32人;少数民族教师占97.3%。极少数教师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是她们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且非常敬业和乐业。实地调研发现,学校教师需要兼任多门课程,而且缺少音乐、体育、美术的专业教师,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www.xing528.com)
学校以“民族文化”定位,发挥乡村学校的特色,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学校着力打造“民族文化进校园”办学特色,现已初见成效。学校侗歌队、芦笙舞队、校文艺队曾获县级比赛二等奖、三等奖等荣誉,学生在这里不仅学到知识,还传承了民族文化精髓。“阿福童行为”管理模式是学校引进的项目之一,以学生自主管理、行为自制为目标,近年来已初显成效。学生行为有所改变,校园环境卫生改变明显,班级管理、寄宿生管理不断科学化、规范化;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园、家园、花园和乐园。[16]
3.C民族中学
C民族中学位于C县城西南,毗邻玉带般的都柳江,学校两面环水,北依青山,翠竹绿树遍布校园,地势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学校占地面积2257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850.0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012平方米,其中教学楼有3栋共4831平方米;行政综合办公楼1栋共456平方米;学生宿舍3栋共1999平方米;学生食堂1栋,面积605平方米;厕所1栋,面积121平方米;有体育运动场1个,面积8600平方米,篮球场3个,有1个长250米的环形跑道;有生理化实验室各2个,多功能教室33个;综合图书室(阅览室)1个,藏书59850册。
截至2017年,C中学现有25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124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118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9.6%,汉族学生130人。主要为侗族、苗族、瑶族、壮族、水族、布依族和仡佬族等少数民族学生。[17]该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丙妹镇以及所在辖区的村寨,同时也有少数其他乡镇的学生。城镇学生的家庭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父母经商和从事家政服务等,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在家务农,也有部分家长外出打工谋生,因此,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
C中学现有教职工80人,少数民族教师74人,汉族教师6人,少数民族教师占教师总数92.5%。学校在全县率先实行竞争上岗和校长负责制,把教育科研作为突破口,聘请教育专家进行系列教育科研讲座,组织教师观看教育影视光盘,进行集体备课和上公开课等,使得教师工作积极、责任心非常强。
学校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与健康、信息、美术、音乐、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由于受地理位置、历史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该地区的学生课外知识相对匮乏,知识面较窄,基础比较薄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校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文化资源,把民族文化引进校园,开设侗族大歌队、芦笙队、书法、绘画等课外兴趣小组,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这不仅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与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