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成为文化敏感型教师,就需要具有文化反思批判的意识。而教师要具有文化反思批判意识首先需要具有专业判断能力。“如果一个教师拥有教师需要的所有能力,然而却不能判断哪种能力需要在什么时候施展,那么这个教师是无用的。由于教育目的是多维度的,那么要做的判断也需要是多维度的,并且在某个维度有所获可能就在另一个维度上有所失的可能性也需要考虑进来——因而,可以说,还需要在得与失之间做恰当的平衡和‘权衡’判断。这样的判断不是在学校政策文献的层面上做出的,而是存在于教室里所发生的核心部分,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而这样的判断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着。”[49]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教育智慧去判断何时该帮助儿童树立信心,何时该严厉,何时该等待,何时该催促,何时需要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何时更深入地分析教材才恰当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从数以千计的方法中,去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与自我。因此,“发展某种做出教育判断的精通水平——不是作为一系列技能或能力,而是将会帮助教师变得在教育上具有智慧的过程。我们的教育行动永远不只是对过去已发生的事物的重复,而是始终对未来是彻底开放的;为了引起对这一点的注意,这样的智慧是尤为重要的。为了能够致力于这样的开放性,并且以教育的方式致力于它,我们需要判断,而不是处方”。[50]其次,还需要有教学勇气。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拥有专业生活的勇气,为此才可能在教育教学中沉着面对各种挑战。因为“教师在面对具体情境时,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也同样需要勇气。而这种勇气从何而来?来自教师对自己是怎样的教师、要成为怎样的教师这一身份感的清晰的认识”。[51]“我们还是应当学会能独立思考我们所特别熟知的事物,我们还都应具备勇气,去发表不符合潮流的意见,如果我们确信这些意见甚为重要的话。”[52]总之,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活动、学校的教育实践以及更大范围的教育改革进行有意识的反思,从而使教师对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不断地进行追问,要善于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经常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践行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以自身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抵御教育中的工具化取向。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国家宏观层面的教育政策进行反思,需要对中观层面的学校教育进行批判性思考,对于其中不公正、不合理、不符合教育终极价值的方面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与思考,进而通过教师个体和教师集体的实际行动去改进学校教育以及整个社会的教育现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从技术上反思怎样把一节课上得更完美,更重要的是文化反思,教师对自身文化偏见、学校中的‘文化霸权’、课程内容和教材中的文化偏见进行批判和反思,对于已经习惯了的‘银行储存式’‘文化盲点式’教育进行反思和批判。”[53](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