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敏感型教师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互惠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要关照到所有学生,教师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扮演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各种专项和特长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并将之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所有学生都要意识到,教师希望他们在各自擅长的方面表现卓越;教师鼓励培养学习者共同体,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授彼此相互学习,培养学生对他人负责的态度,教师与所有学生建立密切联系。
1.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其特征
关怀型师生关系是指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师生双方以对方生命成长为内在需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充满关爱与信任的人际关系。关怀型师生关系主要有关系性、连续性和情境性等特征。
(1)关系性。
关系性是关怀型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31]这即是说,关心关系不是一方付出另一方接受的单向关系,而是需要双方都付出努力,只要其中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在教育实践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自己在关心学生,而学生却感受不到教师的关爱。这就提醒我们,师生关系一定在某个方面出了问题。这同时也启发我们:作为关心者,需要对被关心者开放地、不加选择地接受,接受他的信息,做出他所需要的一种回应。然后通过动机移位,像对待自己的问题一样认真和积极地去思考如何帮助被关心者。而作为被关心者,就需要接受、确认和反馈他人的关心,这样一个关心关系才算完成了。在关心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并且师生双方是可以交换角色的。因此,真正的关怀型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有利于师生双方不断发展的。
(2)连续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目标的长远性就要求教育目的的连续性、学校场所的连续性、课程的连续性以及师生关系的连续性。关怀型师生关系特别强调教师和学生交往的长期性,也就是时间的连续性,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学生,才能从根本上去关心学生。同时,教师作为关怀者,其关怀要关照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过去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才能更好地顾及当前的教育,进而才能更好地关照他们的未来。教师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应具有长远的眼光,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关照学生全程的发展。如当下受升学率的影响,某些教师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这是极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总之,“教师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能够将学生目前的学习兴趣与他们以前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全面了解社区社会和具体学科知识,以便将学生现在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的未来联系起来”。[32]
(3)情境性。
由于教师关怀的对象不是抽象的学生,而是教育情境中具体的学生个体,这就使得关怀型师生关系具有情境性。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区和家庭,他们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使同一个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境或不同事件等方面,学生的真实需求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与尊重学生的差异,这就意味着“认同每一个儿童独特的价值,认可儿童阶段特有的内在发展力量和发展可能性,认可儿童应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健康生活、愉快学习和探究世界的权利”。[33]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就是要尊重学生显示的各种才能与满足他们真正的需要,而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也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方面,更不能为了追求学习成绩而放弃对孩子的关心。(www.xing528.com)
2.关怀型师生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关心品质的形成。
教师关心学生,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关爱之中,他就学会了关爱……”一个人关心能力的高低与他被关心的经历有关。在关怀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常常以关怀者的身份出现,从学习、生活、情感世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关怀,使得学生真正感知到什么是关心,获得关心的情感体验,这种温暖的感受让学生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丰富与生命的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关心自我与他人,还学会了更广意义上的关心。诺丁斯认为:“关心必须主导学校课程。孩子们应该学会如何关心作为物质和精神结合体的自我,如何关心身边的和远在他乡的人,如何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如何关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以及如何关心各种学科知识。”[34]这些良好的品质让学生受益终身。
(2)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学生时代我们对这样的现实再熟悉不过了:“学生要么把教师视为与之战斗的敌人,要么把教师看做无法超越的权威,他们只有暂时忍受其控制。在这样的关系里,学生失去的不仅仅是学术知识,更大的损失是那些可能使其终身受益的友谊和智慧。”[35]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师缺少爱心的地方,无论是品性还是智力都不会得到良好的或自由的发展。”[36]教师的关爱将会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动力。对学生来说,师生关系会决定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有些时候,他们也许对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也会出于对关心他们的那个教师的关怀与爱而坚持学下去。“教师将成为学生的朋友,而不是敌人。儿童会学得更快,因为他是配合默契的。他学习时较少疲劳,因为他不必时刻心弦紧绷,以唤回不自愿的、生厌的注意力。此外,他的个人独创性也得到培养,而不是削弱。”[37]访谈中,有学生这样说:“给我们上课的一些新老师对他们所教的学科并没有像其他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那样有很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了解我们,喜欢和我们交流,也很鼓励我们,所以我们对他们的课很感兴趣。”[38]可见,如果学生爱他们的教师,就会从教师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在一种充满关爱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就容易成为内心充盈的孩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很多教师总是认为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因而不太会关注学习以外的东西,其实“学生的学习与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的喜怒哀乐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应该敏锐地意识到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和保护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情感,纠正那些阻碍学生成长的消极情感”。[39]
(3)有益于增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根本目的,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罗素曾经说过:“比起其他一切来,根本的幸福更有赖于对人和物的友善关怀。”[40]这启发我们: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发自内心深处对学生成长的关爱是一种幸福的职业生活状态。诺丁斯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对幸福的内涵、来源,对教育事业的幸福使命及其实践方略进行了深入探究,她认为幸福不仅是生活的目的,也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的。“幸福应该是教育的目的,而一种好的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幸福。”[41]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追求幸福、善于感受幸福并能给他人带去幸福。最好的学校是幸福的地方,生活在其中的教师与学生也是幸福的。幸福的来源有很多,诺丁斯认为,首要的幸福意味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师生之间彼此的关怀,这种关怀让我们的心灵有所触动并给予我们温暖与鼓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对每一个人来讲都很重要,这也是幸福的主要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