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形象赋予了特别的称谓——文化敏感型教师,也称文化回应型教师,此概念是由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的多元文化教育学者格罗瑞·雷德森-比凌斯提出的。她认为文化敏感型教师的教学要关注知识观、学生观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学生观上,教师要对所有学生抱有高期望,将文化差异看作所有学生的学习资源,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尽量不要提及学生的不足,如来自单亲家庭或低收入家庭等问题,而应将关注点放在学生需要改变的方面;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条件,让他们扮演教师的角色,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所有学生都意识到教师希望他们在某方面表现卓越并使其他同学获益;在知识观上,认识到知识是被分享与被建构的,同时应该批判性地看待知识,对知识与学习充满热情,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57]威利格和卢卡斯认为,文化敏感型教师应该具备六个方面的能力:[58](1)具有社会文化意识,即认识到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学习方式、待人接物的方式等受到种族、民族、社会阶层、语言等因素的影响。(2)对来自多样化背景的学生持肯定的态度,将学生的差异看作所有学生学习的资源,而非看作需要解决的问题。(3)有责任并且能够使学校更加适宜多样化的学生。(4)对教学和学习持建构主义的观点。(5)熟悉学生先前的知识和信仰,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知识和信仰是源于个人的文化经验。(6)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上设计教学,并通过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文化敏感性教学进行探究。有学者指出文化敏感性教学和传统的“文化盲点式”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认为“文化盲点式”教学由于缺乏对学校系统所持有和传播的文化进行反思,教学不能使来自社会边缘及与主流文化存在差异的文化群体的学生受益,存在隐性不公平。而文化敏感性教学则强调教师是文化的反思者和多元文化融合的促进者,利用多元智能教学,通过搭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文化桥梁等途径将学生多元文化的困难变成教学优势。[59]另有研究者从教师文化敏感性的重要性及培养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教师文化敏感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师自身的文化中心主义、对课程文化霸权的忽视以及面对学生文化表现出的无知和自我封闭,对此可以通过加强有关文化的知识学习,培养针对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情感,提高多元文化教育的技能来提高教师的文化敏感性。[60]也有研究者从课堂教学中教师文化敏感性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引导教师重新理解其文化角色、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跨文化能力、构建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培育教师文化敏感性的可能路向。[61]当然也有学者从地域和阶层文化出发,基于个案探讨目前中国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实施具有文化敏感性教育的可能性。[62]还有研究者认为教师教育应该关注学生文化的差异性,改变忽视学生社会文化背景的现状。[63]也有研究者从民族地区教师文化敏感性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教师培养和培训忽视了当地文化背景的特殊性,民族地区教师培训要把该地区教师发展的文化属性重新还给教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根植于当地学校生活的文化土壤。培训内容应包括: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当地学生中主体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学生的文化背景对其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对课程内容进行文化分析和开发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能力。[64]当然也有学者从多元文化意识和应具有的能力方面对文化敏感型教师进行讨论。[65]并认为文化敏感性教学可以作为多元文化背景下变革学校的有利途径。[66]此外,也有学者较为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文化回应性教学的相关概念,并对美国教育界盛行的文化回应性教学进行分析与评价。[67]还有研究者认为文化回应性教学是美国多元文化教学策略之一,并对其兴起的原因、理论基础以及具体内涵进行简要介绍。[68]同时还有学者针对具体学科的文化回应性教学进行研究,如在外语课程中如何运用文化回应性教学理论等。[69]有学者通过对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专家A.Lin.Goodwin的访谈,比较直观地阐述了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发展的背景,培养文化敏感型教师的核心议题和教师教育机构面临的挑战。[70]还有研究者对美国文化回应型教师的培养策略进行专门研究。[71](www.xing528.com)
上述研究体现了教师要具备文化敏感性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具有文化敏感性的评价。主要有使课堂文化能包容所有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的力量。这些可为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但大多数是在思辨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可操作性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