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文化价值观是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的核心内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此概念进行了阐释,归纳起来教师的文化价值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对自身文化的意识;教师对学生文化的态度以及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态度。以下重点分析教师对学生文化的态度。
教师对学生文化的态度主要表现为教师是如何看待学生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业表现的差异。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黑人学生进行探讨,对此学者们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大学教育学者金在其论文中的总结:一是以学生文化为中心的观点,这类研究从文化中心的观点来探讨黑人教师的教学法以及黑人母亲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一些黑人教师的教学法以及黑人学生的教师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运用与学生文化相关的知识来培养黑人学生的责任感和意志力;这类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分析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社会不平等如何影响到他们自身,从而培养批判意识。二是文化和谐观。这种观点认为,非洲裔美国人的文化知识是积极的可利用的资源,这种文化和谐观旨在使学校的学习应具有包容性,具有文化敏感性。三是文化差异观。这种观点认为不同的文化群体有着各自的优势与需求。承认少数民族文化群体的家庭生活有其优势,但他们对学校教育的强调旨在使学生能够适应并参与主流文化生活;不管学生在其所属群体中是否适应,都被期望在学校中习得主流社会的文化资本和文化上恰当的行为方式。四是文化缺陷观。该观点认为非洲裔美国孩子没有学校所需的文化知识和能力,他们自身社会文化的缺陷对学校生活和学业成功造成障碍。[18]多元文化教育学者赫南得兹在其书中对教师的文化意识作了详尽的阐释。他认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要具有三个方面的文化意识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第一,教师需要形成自己作为个体和作为教师的文化意识;第二,教师需要形成一种学生的文化意识,为了理解文化如何影响到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族群的“地方文化知识”,如该族群的历史、经济、宗教、社会组织、语言、社会化实践、社会能力的概念化和语言的使用;第三,教师要知道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了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以及如何影响。只有具有上述三种文化意识的教师才能为文化多样性的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19]可见,赫南得兹认为教师的文化意识可归纳为关于自身的文化意识、关于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社会文化意识。
多元文化教育专家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应具有的知识包括教师对多样化的学生文化所持的基本立场。他仔细地分析了教师的两种文化观,即文化剥夺观和文化差异观,认为文化剥夺观是非常片面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应该秉持文化差异观。将学生的文化差异性视为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从而改变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进而提高少数族裔的学习成绩。[20]
詹姆斯·林奇指出,教师要对多元文化有较深层次的认识,应秉持教育机会均等理念,保持文化的敏感性,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接纳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主动抵制文化的偏见与歧视,并坚持终身学习理念。[21]斯里特和格兰特则强调多元文化信念及行动是多元文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22]纽约州立大学的威利格和卢卡斯所理解的教师的社会文化意识指的是,意识到一个人的世界观并不是普遍的,它受到个人生活经验的深远影响。而个人生活经验包括了很多因素,比如种族、社会阶层和性别等。教师要理解一个人的观点实际上是他的个人生活经验的反映,这具有个别性,不一定为其他人所共有。因此,教师只有清楚地意识到现存世界中观点和视角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对待学生的多样性以及学生文化背景和社会阶层的差异性。[23](www.xing528.com)
我国研究者从不同的学段与视角对教师多元文化态度或意识进行了探讨。如西北师范大学张学强教授认为,价值取向问题是民族地区教师文化品性的核心。因为教师的文化价值观会影响到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态度,影响教师对不同族群学生的态度、教育教学方法和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诸多方面,也影响到教师对于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跨文化交流的态度与愿望等。[24]也有研究者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多元文化教育态度的调查研究,指出中小学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所持态度不明显,甚至有些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看法自相矛盾,教育行为与理念相脱节。[25]还有研究者研究发现教师虽对多元文化教育持积极的态度,但在实际的教学观察中却发现教师因准备不充分、上课时间有限以及应试教育的压力等因素造成教师态度与教学实践有落差。[26]
综上所述可见,教师的文化价值观是对自身文化、对学生文化以及对社会文化的观点,而在这三者之中,教师如何看待学生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是教师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国内的研究表明,加强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认同很重要,但将停留在情感层面的态度转化为相应的行为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