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肠道微生物对胃食管反流病和巴雷特食管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对胃食管反流病和巴雷特食管的影响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GERD是巴雷特食管发生的主要病因,而两者均是EAC的癌前病变。因此,了解GERD和BE患者中微生态的改变情况,有助于探索食管微生态对EAC发生、发展的作用。研究显示,GERD、BE患者食管存在复杂的微生态改变。具体来说,正常食管组链球菌平均相对丰度为75.9%,而RE组为50.5%,BE组为54.1%。RE组和BE组菌群存在梭菌属、普氏菌属、韦荣球菌属的富集,尤其是梭菌属,在正常食管组中未被发现。

肠道微生物对胃食管反流病和巴雷特食管的影响

GERD是巴雷特食管(BE)发生的主要病因,而两者均是EAC的癌前病变。GERD可导致糜烂性食管炎,并在异常愈合过程后转化为特殊的肠上皮细胞,导致BE的发生。GERD患者中有6%~14%会发生BE,0.5%~1%将最终进展为腺癌。在基于人群的meta分析研究中,每周均有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食管癌的发病风险会增加大约5倍。有学者提出EAC的发病模式为:GERD—BE—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EAC。因此,了解GERD和BE患者中微生态的改变情况,有助于探索食管微生态对EAC发生、发展的作用。

研究显示,GERD、BE患者食管存在复杂的微生态改变。Yang等对34名正常食管、RE和BE患者远端黏膜微生物群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微生物群的组成可以分为两类,将其分别命名为“Ⅰ型菌群和Ⅱ型菌群”,Ⅰ型菌群主要为革兰阳性需氧菌,主要为链球菌属;Ⅱ型菌群革兰阴性厌氧菌/微需氧菌比例较高,主要为韦荣球菌属、普氏菌属、嗜血杆菌属、奈瑟菌、弯曲杆菌和梭杆菌等。Ⅰ型菌群集中分布于正常食管,而Ⅱ型菌群与RE(OR=15.4)和BE(OR=16.5)密切相关。具体来说,正常食管组链球菌平均相对丰度为75.9%,而RE组为50.5%,BE组为54.1%。Liu等的研究显示,正常患者与RE或BE患者的食管下段细菌总数相当,但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RE组和BE组菌群存在梭菌属、普氏菌属、韦荣球菌属的富集,尤其是梭菌属,在正常食管组中未被发现。Blackett等的研究则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ERD与BE患者的革兰阴性菌的优势逐渐增强;弯曲杆菌在GERD和BE患者中的数量不断增加,而其他菌属的计数都有显著下降。Gall等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法进一步揭示,链球菌(厚壁菌门)和普氏菌(拟杆菌门)在BE患者的食管微生物群中占主导地位,且正常食管黏膜和异常食管黏膜之间没有明显的个体内差异。研究还发现,链球菌与普雷沃菌比例与患者的腰臀比、裂孔疝长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而这些是BE和食管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总的来说,GERD、BE患者存在食管微生物群的显著改变,显示出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数量的增加。(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