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胆石症是全球常见病,患病率在10%左右。外科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卓有成效,其金标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除了肠-肝代谢异常导致胆固醇过饱和外,由肠道细菌异常形成的胆道微生物组也与胆固醇过饱和、成核异常以及胆囊运动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胆石症是全球常见病,患病率在10%左右。外科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卓有成效,其金标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较高,且有逐渐增高及年轻化的趋势,处治不当常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胆道梗阻、胆囊穿孔、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甚则胆道感染休克,因此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是治疗胆石症的推荐方案。胆石症患者中,胆囊胆固醇结石约占70%,是胆石症的主要类型,故针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肝胆外科的研究重点。
20世纪后30年以来,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机制得到了大家的共识,Small和Admirand等建立了以胆汁胆固醇过饱和、胆汁中胆固醇成核异常和胆囊动力异常三方面缺陷为基础的胆石形成机制学说,简称Small三角学说。在此基础上,许多研究还表明了其他因素与胆固醇结石形成相关,包括了人体自身的遗传作用和环境因素以及代谢综合征、胆道细菌感染等,但这些因素本质上也是通过上述机制影响结石的形成。
目前随着分子技术等手段的发展和应用,针对上述影响胆固醇结石形成因素的研究均取得了极大的深入和发展。对胆固醇过饱和、代谢综合征等研究报道和认知较多,甚至已深入基因水平;而对于细菌感染与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目前虽然已有不少的研究和报道,但相对而言,对其认知仍然较为有限。(www.xing528.com)
众多成石因素中,胆固醇过饱和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首要条件。除了肠-肝代谢异常导致胆固醇过饱和外,由肠道细菌异常形成的胆道微生物组也与胆固醇过饱和、成核异常以及胆囊运动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因此,胆结石形成的细菌学机制日益受到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