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产生菌,包括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还有几种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链球菌,被认为是从人类微生物中分离出的最有益的微生物种,被提议作为益生菌。益生菌可以用来改善和纠正抗生素引起的重病患者。例如,鼠李糖乳杆菌GG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具有组成性耐药性,通常用于治疗假膜性结肠炎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而乳酸杆菌可与氧氟沙星联合用于治疗肠杆菌血清型伤寒。Manges等报道人类艰难羧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的发育与硬皮病增加和细菌的消耗有关。结果表明,人源益生菌输注通过替换枯竭的细菌种和重新建立定植来纠正CDI中的生物障碍。此外,有报道评价16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无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侵袭能力的影响。因此,用无细胞上清液处理病原体可防止EIEC菌株侵袭CaCo-2(研究药物小肠吸收的体外模型,来源于人的直肠癌,结构和功能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和T84细胞(人结肠癌细胞系之一)。他们提出,益生菌不是通过与黏附素受体竞争,而是通过产生一些改变环境、细胞屏障或基因表达的代谢物来防止EIEC侵入小肠和大肠。乳酸菌以细胞密度依赖的方式产生细菌素并利用分子调节机制。细菌素的产生是一种诱导机制,需要某些化学信使的细胞外积累。
益生菌通过调节促炎和抗炎反应而赋予健康益处。研究表明,乳杆菌细胞表面分子通过TLR2信号转导途径在巨噬细胞中显示TNF-α诱导活性。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丙酸杆菌可作为益生菌使用,具有许多潜在的健康益处,可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和肠道活性。乳品丙酸细菌可通过促进双歧杆菌等共生细菌的生长或抑制幽门螺杆菌、肠杆菌血清型肠炎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病原体对不同细胞系的体外黏附而影响肠道微生物群。此外,临床研究报道了将乳品丙酸杆菌与其他益生菌结合以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有益结果。因此,用脂肪饲养的小鼠检测了两种益生菌,即弗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 spp.shermanii,PJS)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受PJS和GG的小鼠肠肥大细胞显著减少。此外,GG增加肠道IL-10,而PJS降低TNF-α的肠道免疫反应性。
益生菌在消化道腔内有黏膜防卫机制作用,可限制病原菌定植,把细菌粘连到黏膜表面,阻止消化道细菌过度生长,降低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还可产生抗菌物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肠黏膜屏障的不同部分而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对预防和延缓NAFLD的进展有重要作用。益生菌可减轻肝脏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使用益生菌治疗后,不仅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还可改善IR。Wall等研究提示,亚油酸联合短双歧杆菌口服后,肝脏及脂肪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多,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γ干扰素含量下降,说明益生菌不仅能改变宿主脂肪酸的合成,还能降低炎症因子的含量。
益生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动物实验发现,服用复合益生菌的大鼠肝组织中,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环氧化酶2、金属蛋白酶及NF-κB水平明显下降,可以增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的表达。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新近Sáez-Lara等的临床试验显示,益生菌可改善碳水化合物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降低血浆脂质水平。(www.xing528.com)
如前所述,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减少菌群失调的发生,并改善肠道防御屏障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改善肝功能和IR。因此,近几年提倡对有肠道菌群失调的AIH患者使用益生菌治疗。Tian等建立了抗生素治疗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发现在应用了耐抗生素性用益生菌治疗后,小鼠粪便中的厌氧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增多。口服肠道益生菌可改善AIH患者的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目前国内已有数十种益生菌制剂。常用的有丽珠肠乐1~2粒,早、晩餐各服1次;儿歌益生菌1~2次/天,每次1袋;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爽舒宝)3次/天,每次3片,用温水送服;金双歧3次/天,每次1 g,饭后口服;培菲康3次/天,每次420 mg,饭后口服;美常安3次/天,每次2~3粒,饭后口服。本品一般无任何不良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