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炎症性肠病: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失调

炎症性肠病: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失调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目前尚不清楚在IBD患者中观察到的肠道生态失调是否是肠道炎症的原因或后果。最近两项针对儿童初治性IBD患者的队列研究,为分析患者在疾病早期和治疗干预前的肠道微生物群提供了机会,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结果,过度应答的宿主免疫反应可能最终导致慢性炎症,这导致肠道稳态破坏,最终引起更极端的生态失调。

炎症性肠病: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失调

独立培养的技术的进步极大促进对IBD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表征的研究。对IBD患者黏膜相关细菌和肠腔细菌的分析揭示了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特征在于整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多项研究表明,和健康个体相比,IBD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而这和患者肠道优势菌群时间不稳定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细菌多样性的丧失可能对宿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已经明确的是,肠道微生物群的不同成员对宿主免疫系统发挥多样且必要的调节作用,这表明需要更多样的共生菌聚集才可以对宿主产生最大益处。鉴于此,IBD患者肠道厚壁菌和拟杆菌减少,可能导致这些患者的肠道炎症。值得注意的是,脆弱拟杆菌已经证明,可以通过其荚膜多糖A(polysaccharide A,PSA)调节免疫活性,以此保护小鼠免于实验性IBD的发展。在回肠CD患者肠道中可以检测到特异性厚壁细胞改变,包括柔嫩梭菌群的消失。柔嫩梭菌群是一种能够分泌抗炎代谢物的共生菌。有趣的是,回肠黏膜中较低比例的柔嫩梭菌群还与回肠CD术后复发风险增加有关。此外,在IBD患者肠道中可以检测到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的水平降低。细菌可通过生产SCFA来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和扩增,以此预防实验性结肠炎的形成,这一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柔嫩梭菌群减少对IBD患者造成不利后果。

益生菌及其产生的免疫调节分子的丧失也可以为病原体的扩增提供机会。例如,已有研究报道在IBD患者肠道黏膜相关的浸润性肠杆菌科细菌数目明显增加,或者出现在黏膜内的大肠杆菌数目也增加。

但是,仍有一些问题仍未得到解答。例如,目前尚不清楚在IBD患者中观察到的肠道生态失调是否是肠道炎症的原因或后果。剩下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这些疾病是否是由病菌的扩大和(或)由益共菌的丧失引起的,或者仅仅是继发于针对肠道共生菌的异常宿主免疫应答。

最近两项针对儿童初治性IBD患者的队列研究,为分析患者在疾病早期和治疗干预前的肠道微生物群提供了机会,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www.xing528.com)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肠道炎症可能是由特定的共生细菌或通常以低丰度存在于肠道中的共生菌引发的,这些共生菌可能在有利条件下(例如抗菌基因的突变)扩增。结果,过度应答的宿主免疫反应可能最终导致慢性炎症,这导致肠道稳态破坏,最终引起更极端的生态失调。因此,揭示微生物对I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肠道微生物群在促进宿主免疫系统成熟以及宿主代谢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过去几十年,许多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中的支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生态失调参与慢性肠道炎症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中最明显的是炎症性肠病。消除肠道炎症、利用益生菌或调控营养变化(如益生元和金属)可能是限制肠杆菌科细菌或者其他致病菌在肠道内扩增的潜在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