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肠道微生物群:调节免疫功能,影响多发性硬化

肠道微生物群:调节免疫功能,影响多发性硬化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肠道微生物群与MS的关系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活化Th17和介导其他免疫细胞,诱导形成多发性硬化的炎症级联反应。

肠道微生物群:调节免疫功能,影响多发性硬化

1.抑郁症 动物研究发现,小鼠口服酸杆菌(Citrobacter rodertium,罗氏柠檬酸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后表现出焦虑行为。口服瑞士乳杆菌和长双歧乳杆与对照组相比,焦虑情绪和行为明显减少。乳杆菌、双歧杆菌、香肠乳杆菌能改善抑郁症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抑郁症状发生有关,也是胃肠内脏高敏感的生物标志物。无菌小鼠产后口服空肠弯曲杆菌出现焦虑样行为,同时在小鼠海马组织和杏仁核组织中BDNF表达增加,使用抗生素后BDNF下降。

2.自闭症 自闭症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存在10余种大量的梭状芽孢杆菌属菌种,与正常人相比,自闭症患者粪便中的拟杆菌和厚壁菌增多。此外,双歧杆菌、乳酸菌、萨特菌、普雷沃菌、瘤胃球菌及产碱杆菌、脱磷孤菌属等共生菌均有所增加。

3.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口咽部子囊菌门、乳酸菌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较正常人群增加。据研究,艰难梭状杆菌代谢产生的苯丙氨酸衍生物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程度有关。

4.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粪便中的拟球梭菌、链球菌及脆弱拟杆菌较同年龄组的正常人明显减少;乳杆菌检出率较正常人明显下降。(www.xing528.com)

5.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 MS患者肠道菌群中的普拉梭菌和类杆菌较正常人减少,MS患者与正常人菌群中理研菌科Ⅱ(RicknellaceaeⅡ)、毛罗菌科(Loachnospiraceae)、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拟杆菌属和颤螺旋菌属(Oscillibacter)的丰度差异明显,其中MS患者肠道厚壁菌门较正常人明显减少,古生菌明显增加。儿童早期MS患者肠道志贺菌、肠杆菌、梭菌属增多,棒状杆菌和优杆菌较正常人减少。肠道微生物群与MS的关系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活化Th17和介导其他免疫细胞,诱导形成多发性硬化的炎症级联反应。

6.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肠道中普雷沃菌科细菌明显减少,而与姿势不稳定、步伐艰难的严重度呈正相关的肠科杆菌显著增加。研究发现在帕金森病早期阶段,可在肠道神经元中发现路易小体(Lewy body),路易小体是帕金森病的蛋白质标志之一。

7.癫痫 癫痫幼儿粪便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黏菌属、丹毒念珠菌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而拟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比例明显低于正常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