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稳定是桥梁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与强度问题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桥梁跨径的增大、桥塔高耸化、箱梁薄壁化以及高强材料的应用等,使得稳定问题更为突出。
结构失稳是指结构在外力增加到某一量值时,稳定平衡状态开始丧失,稍有扰动,结构变形迅速增大,使结构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在桥梁结构中,总是要求其保持稳定平衡,即沿各个方向都是稳定的。
研究稳定可以从小范围内观察,即在邻近原始状态的微小区域内进行研究。为揭示失稳的真谛,也可从大范围内进行研究。前者以小位移理论为基础,而后者建立在大位移非线性理论的基础上,引出了研究结构稳定问题的两种形式:第一类稳定,分支点失稳问题;第二类稳定,极值点失稳问题。
实际工程中的稳定问题一般都表现为第二类失稳。但是,由于第一类稳定问题是特征值问题,求解方便,在许多情况下两类问题的临界值又相差不大,因此研究第一类稳定问题仍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
桥梁结构的失稳现象表现为结构的整体失稳或局部失稳。局部失稳是指部分结构(子结构)的失稳或个别构件的失稳,局部失稳常常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失稳。失稳事故的发生促使了桥梁稳定理论的发展。早在1744年,欧拉(L.Euler)就提出了压杆稳定的著名公式。
恩格塞(Engesser)等根据大量中长压杆在压曲前已超出弹性极限的事实,分别提出了切线模量理论和折算模量理论。普兰特尔和米歇尔几乎同时发表了关于梁侧倾问题的研究成果。
近代桥梁工程中由于采用了薄壁轻型结构,又为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实际课题。瓦格纳及符拉索夫等人关于薄壁杆件的弯扭失稳理论,证明其临界载荷值大大低于欧拉理论的临界值,同时又不能用分支点的概念来解释。因而,引入了极值点失稳的观点以及跳跃现象的稳定理论。
研究压杆屈曲稳定问题常用的方法有静力平衡法(Euler方法)、能量法(Timoshenko方法)、缺陷法和振动法。
静力平衡法是从平衡状态来研究压杆屈曲特征的,即研究载荷达到多大时,弹性系统可以发生不同的平衡状态。其实质是求解弹性系统的平衡路径(曲线)的分支点所对应的载荷值(临界载荷)。能量法则是求弹性系统的总势能不再是正定时的载荷值。缺陷法认为:完善而无缺陷的理想中心受压直杆是不存在的。
由于缺陷的影响,杆件开始受力时即产生弯曲变形,其值要视缺陷程度而定。在一般条件下缺陷总是很小的,弯曲变形并不显著,只是当载荷接近完善系统的临界值时,变形才迅速增至很大,由此确定其失稳条件。
振动法以动力学的观点来研究压杆稳定问题。当压杆在给定的压力下,受到一定的初始扰动之后,必将产生自由振动,如果振动随时间的增加是收敛的,则压杆是稳定的。
以上4种方法对于欧拉压杆而言,所得到的临界载荷值是相同的。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可以发现它们的结论并不完全一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静力平衡法的结论只能指出,当P=P1、P2、…、Pn时,压杆可能发生屈曲现象,至于哪种最可能,并无抉择的条件。同时在P≠P1、P2、…、Pn时,屈曲的变形形式根本不能平衡,因此无法回答直线形式的平衡是否稳定的问题。
2)缺陷法的结论也只能指出,当P=P1、P2、…、Pn时,杆件将发生无限变形,因此是不稳定的。但对于P在P1、P2、…、Pn各值之间时压杆是否稳定的问题也不能解释。
3)能量法和振动法都指出,P>P1之后无论P值多大,压杆直线形式的平衡都是不稳定的。这个结论和事实完全一致。
由于桥梁结构的复杂性,不可能单靠上述方法来解决其稳定问题。大量使用的是稳定问题的近似求解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从微分方程出发,通过数学上的各种近似方法求解,如逐次渐近法。另一类是基于能量变分原理的近似法,如Ritz法,有限元方法可以看成是Ritz法的特殊形式。当今非线性力学将有限元与计算机结合,得以将稳定问题当作非线性力学的特殊问题,用计算机程序实现求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第一类稳定有限元分析
根据有限元平衡方程可以表达结构失稳的物理现象。在T.L列式下,结构增量形式的平衡方程为:
(0(K)0+(K)σ+0(K)L)(Δu)=0(K)T(Δu)=(ΔR) (1-118)
U.L列式下,结构的平衡方程为:
(t(K)0+t(K)σ)(Δu)=t(K)T(Δu)=(ΔR) (1-119)(www.xing528.com)
发生第一类失稳前,结构处于初始构形线性平衡状态,因此,式(1-118)中大位移矩阵0(K)L为0。在U.L列式中不再考虑每个载荷增量步引起的构形变化,因此,无论T.L列式还是U.L列式,结构的平衡方程的表达形式是统一的,即:
((K)+(K)σ)(Δu)=(ΔR) (1-120)
在结构处在临界状态下时,即使(ΔR)→0,(Δu)也有非零解,按线性代数理论,必有:
丨(K)+(K)丨σ=0(1-121)
在小变形情况下,[K]σ与应力水平成正比。由于假定发生第一类失稳前结构是线性的,多数情况下应力与外载荷也为线性关系,因此,若某种参考载荷对应的结构几何刚度矩阵为,临界载荷为,那么在临界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几何刚度矩阵为:
于是式(1-121)可写成:
式(1-123)就是第一类线弹性稳定问题的控制方程。稳定问题转化为求方程的最小特征值问题。
一般来说,结构的稳定是相对于某种特定载荷而言的。在桥梁结构中,结构内力一般由施工过程确定的恒载内力(这部分必须按施工过程逐阶段计算)和后期载荷(如二期恒载、活载、风载等)引起的内力两部分组成。因此[K]σ也可以分成一期恒载的几何刚度矩阵(K1)σ和后期载荷的几何刚度矩阵(K2)σ两部分。
当计算的是一期恒载稳定问题时,(K2)σ=0,(K)σ可直接用恒载来计算,这样通过式(1-123)算出的λ就是一期恒载的稳定安全系数;当计算的是后期载荷的稳定问题时,恒载(K1)σ可近似为一常量,式(1-123)改写成:
丨(K)+(K1)σ+λ(K2)σ丨=0 (1-124)
形成和求解式(1-124)的步骤可简单归结为:
1)按施工过程,计算结构恒载内力和恒载几何刚度矩阵[K1]σ;
2)用后期载荷对结构进行静力分析,求出结构初应力(内力);
3)形成结构几何刚度矩阵[K2]σ和式(1-124);
4)求解式(1-124)的最小特征值问题。
这样,求得的最小特征值λ就是后期载荷的安全系数,相应的特征向量就是失稳模态。
3.第二类稳定有限元分析
第二类稳定是指桥梁结构在不断增加的外载作用下,结构刚度发生不断变化,当外载产生的应力使结构切线刚度矩阵趋于奇异时,结构承载能力就达到了极限,稳定性平衡状态开始丧失,稍有扰动,结构变形迅速增大,使结构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
从力学分析角度看,分析桥梁结构第二类稳定性,就是通过不断求解计入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结构平衡方程,寻找结构极限载荷的过程。
全过程分析法是用于桥梁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的一种计算方法,它通过逐级增加工作载荷集度来考察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征,一直计算至结构发生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