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接触数学的相关知识,直至接受完高等教育,都在接触数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十分漫长的,甚至有的孩子在家里接受早教就已经认识数学了。尽管很多人踏上工作岗位后就用不到之前在校园中学习的数学内容,特别是高等数学内容,但个人自身的数学素养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形成的。它不仅仅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研究方法、思想与整体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而且也是学生数学关键素养的表现。它影响学生日常的处事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态度,这对人的影响可以说是一辈子永远存在的。
我国2001年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说明了我国又一次的课程改革迈出了第一步,在实践和探索中历经多年的知识经验得到了积累和沉淀。因此,我国2001年的课改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追求和课改新理念在实践方面获得了充分的表达。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在实施后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新的课改过程中,我们不遗余力地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努力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的突出。此外,我国在2003年版的《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中学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可测的要求:
第一,强调基本思想和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对一些数学核心的概念和基本思想(如核心概念:函数、运算;基本思想:数形结合、算法等),要贯穿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注重发掘概念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并在应用中逐步理解概念本质。
第二,重视基本技能的操作能力。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数学是非常有帮助的。要重视运算、推理、处理数据以及科学计算机的使用等基本技能,但不可重视过于繁杂和技巧性过强的培训。(www.xing528.com)
第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数学的发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随之发生了改变。例如,概率、统计、向量和导数等内容已成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在2017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做出了深化课程改革、确立“立德树人”的任务部署,明确指出了普通高中的教育定位。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相一致。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关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合作学习。首先在授课前提前安排学生的自主预习,教师再提供一定的合理的教学情境,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了把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教师教学的方法相互融合。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是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辅助工具,它明确地替学生指明过程中学生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做到让学生在课前带着问题去预习和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思考与学习,有效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路时刻清晰,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学科导学案的课堂教学很好地利用了导学案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大优势: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有利于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好地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③能够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可是,如何通过编制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来培养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很多的高中教师来说是个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学科导学案教学在设计与使用过程中也遇到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核心素养导学案设计时的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习题化倾向严重、学习目标设计不合理等;使用时学生的预习情况参差不齐、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导学案评价时不够科学等方面。因此,设计一份符合学生学情、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学案,成为导学案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和培养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