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课程计划与校本课程

教师招聘考试:课程计划与校本课程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校本课程B.地方课程C.基础课程D.国家课程3.课程计划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有关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指导文件,一般制定课程计划的主体是()。A.横向组织B.纵向组织C.螺旋式组织D.直线式组织25.关于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教师招聘考试:课程计划与校本课程

本日复习考点▶

基础掌握

一 单项选择

1.邓老师依照教材的逻辑顺序,按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知识水平编写教案,并按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组织上课。此种课程内容的编排方式是(  )。

A.纵向编排  B.横向编排

C.螺旋式  D.直线式

2.某小学开设“小发明家”“小科学家”等课程,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自由选择学习,这些课程属于(  )。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基础课程  D.国家课程

3.课程计划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有关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指导文件,一般制定课程计划的主体是(  )。

A.教育行政部门  B.学校领导

C.班主任教师  D.科任教师

4.华老师带领幼儿园小朋友进行户外活动,突然下了一场太阳雨,天空出现了一条彩虹,小朋友们一个个兴趣高涨,议论纷纷。于是华老师决定终止原来的活动计划,开展一次题为“彩虹的秘密”的科学活动,让小朋友们探究彩虹是如何形成的。这体现了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工具理性取向

5.(  )存在与发展的意义在于,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过程,使课程适应区域、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

A.国家课程  B.学校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6.以问题为起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技能型课程

7.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8.从课程论角度来看,教室座位安排、图书角的设置属于(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9.小学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这一部分的知识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并出现逐步扩展,这一教材编写方式属于(  )。

A.螺旋式  B.单一型

C.活动型  D.直线型

10.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1.(  )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它是保证国家普遍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综合课程

12.把课程编制分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进行课程评价四大步骤,主张以教育目标为中心来编制学校课程的学者是(  )。

A.布鲁纳  B.杜威

C.泰勒  D.卢梭

13.(  )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传统型课程

14.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15.(  )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认知和体验。

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16.课程标准的组成部分一般不包括(  )。

A.课程目标  B.评价建议

C.教案  D.教学建议

17.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构成课程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教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材料  B.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C.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D.教材规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18.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学家是(  )。

A.夸美纽斯  B.泰勒

C.柏拉图  D.福禄贝尔

19.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B.更多地考虑课程满足课程计划需要的程度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20.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设置要求  B.课程管理层次

C.课程任务  D.课程内容

2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22.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学生直接学习的对象是(  )。

A.教案  B.教材

C.教具  D.案例

23.教材又称为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下列关于教材编排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字体大小要适宜,装订要坚固  B.篇幅要尽可能长

C.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  D.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4.要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以个人和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依据,将课程内容编写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最适合采用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是(  )。

A.横向组织  B.纵向组织

C.螺旋式组织  D.直线式组织

25.关于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26.历史上,第一次将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的教育家是(  )。

A.斯塔弗尔比姆  B.泰勒

C.布鲁纳  D.布卢姆

27.关于课程资源,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教师是首要的课程资源

B.校内课程资源相对稳定

C.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课程资源

D.校内课程资源的作用大于校外课程资源的作用

28.“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是(  )的语言

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子

29.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应该强求一律,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各自优势,强化学校特色,这属于(  )。

A.开放型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个性化原则  D.共享性原则

30.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

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31.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32.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

A.核心课程  B.校本课程

C.学科课程  D.综合课程

33.初中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社会课程

34.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理论命题的学者是(  )。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杜威  D.博比特

35.老师统筹规划课程,适当安排合适课程,体现了(  )。

A.适宜性  B.整体性

C.迁移性  D.随机性

36.某学校开设了动物教育课、河流教育课、生活方式课等新课程,这些课程融合了语文、生物、物理、卫生等学科知识。这些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分科课程

37.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主要是由(  )组成。

A.课程计划、教学设计与教材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C.课程、标准教学设计与教材  D.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与课程计划

3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39.主张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倡“做中学”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经验课程论

C.社会课程论  D.要素课程论

40.制约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  )。

A.环境  B.设计者

C.社会、知识和儿童  D.政治、经济和文化

41.下列有关必修课程属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它是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课程

B.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普通教育的共同基础以及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

C.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基础

D.它的地位高于选修课程

42.教育史上,活动课程理论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并(  )。

A.注重教材的逻辑组织  B.强调训练的价值

C.重视成人的生活  D.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43.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A.形象性和趣味性  B.形象性和可读性

C.科学性和思想性  D.知识性和科学性

44.《大学》一书中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宗旨,这属于(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行为性目标取向

C.生成性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45.某班主任特别重视教室卫生,在开学伊始就重点抓卫生方面,班级经常是整整齐齐,一尘不染的样子,久而久之,学生们都养成了爱卫生、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这体现了(  )的重要性。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46.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有两种方式。其中一门学科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重复出现,逐渐扩大加深,这属于(  )的教学编排方式。这种编排方式比较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

A.铺垫式  B.平行式

C.直线式  D.螺旋式

47.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是(  )。

A.教科书  B.参考书

C.课程标准  D.考试大纲

48.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知识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在《教育学》中具体指的是(  )。

A.教学  B.德育

C.课程  D.教育

49.下列哪种课程理论主张编制螺旋式课程,倡导发现学习,并认为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  )

A.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B.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C.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D.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50.“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这一观点反映哪一种课程理论?(  )

A.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B.活动课程理论

C.潜在课程理论  D.学科课程理论

二 多项选择

1.根据课程资源的分类,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以及操场属于(  )。

A.校内课程资源  B.校外课程资源

C.显性课程资源  D.隐性课程资源

2.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课程标准是(  )的依据。

A.教材印刷发行  B.教学

C.评估  D.考试命题

3.隐性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多种。下列属于制度性隐性课程的是(  )。

A.教师的教学风格  B.学校组织机构

C.班级运行方式  D.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

4.为了教学需要,谢老师为班上学生设置了一系列的活动课程。关于活动课程具有的优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主要是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历史文化高度

B.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关照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

C.有利于加强教育与社会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

D.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5.课程计划主要包括(  )。

A.教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开设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课时数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6.依据课程任务,学校可设置的课程有(  )。

A.基础课程  B.拓展课程

C.研究课程  D.组织课程

7.下列属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所设置的综合性学科的有(  )。

A.《历史与社会》  B.《品德与生活》

C.《道德与法治》  D.《科学》

8.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  )。

A.教科书  B.教案

C.练习册  D.视听材料

9.中学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  )。

A.符合学校发展要求原则  B.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原则

C.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原则  D.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原则

10.课程与教学内容组织的最基本标准包括(  )。

A.宏观组织与微观组织  B.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www.xing528.com)

C.逻辑顺序组织与心理顺序组织  D.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11.课程类型根据(  )来确定。

A.课程内容  B.课程具体任务

C.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D.呈现方式

12.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其作者泰勒则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的课程原理可概括为下列哪几个阶段?(  )

A.确定课程目标  B.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C.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D.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13.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认识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三 判断题

1.课程标准是国家(有些国家是地方)制定的某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

2.课程有多种类型,综合课程就是活动课程。(  )

3.选修课分组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让学生在学校提供的一系列课程或活动小组中进行选择。(  )

4.课程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

5.基础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

6.在实际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相互独立的。(  )

7.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互动互补、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

8.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

9.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属于综合课程。(  )

10.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

11.社会中心课程论重视儿童对系统知识的学习。(  )

12.校本课程是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  )

13.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民风民俗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

14.义务教育的课程要面向每个学生,其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  )

15.中国古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最早形态的校本课程。(  )

四 填空题

1.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知识和_________。

2.为保证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________、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进阶提升

一 单项选择

1.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

A.教育的唯一依据  B.教育的唯一工具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2.课程计划是课程安排的整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以及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学科顺序  B.学年编制

C.课时分配  D.课程性质

3.某学校期末考试命题过程中,大家争论不休,有的老师认为应主要考平时作业的题目,有的老师认为应采用外购试题,有的老师认为应由教师自主命题。你认为期末考试命题应基于(  )。

A.教材原题  B.外购试题

C.往年试题  D.根据课程标准的自主命题

4.综合实践活动中实践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C.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关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最为恰当的是(  )。

A.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B.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强迫与自愿的关系

6.某学校领导不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他认为显性课程的建设水平才能体现学校的教学质量,而隐性课程是以内隐方式呈现的课程,不是学生获得学历或证书的必备条件,并无太大用处,案例中该校领导的观点忽视了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之间的(  )关系。

①对立 ②互补 ③转换 ④竞争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7.在学校的草坪上、水池边,常常竖着一些个性化的小牌子——“别踩我,我会疼”“撒一点爱心,开一池娇艳”等。这属于(  )在学校的具体表现。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8.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复杂会话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经验

9.(  )直接指导着人们制定课程的行为。

A.学制  B.课程理论

C.课程安排  D.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

10.关于校本课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课程是对学生学习经验和个性品质的改造

B.学校的所有成员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都可以参与到校本课程中来

C.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D.符合实际的活动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11.下列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  )。

A.教科书  B.互联网

C.实验室  D.师生关系

12.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的是(  )的观点。

A.人文主义课程  B.科学主义课程观

C.知识本位课程观  D.能力本位课程观

13.课程内容在教育教学中处于(  )。

A.基础位置  B.决定地位

C.核心地位  D.中介位置

14.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这说明课程目标具有(  )。

A.实践性  B.持续性

C.整体性  D.阶段性

15.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的教育与拓展学生文化素质的文化素养课程和艺术团队活动,属于(  )课程。

A.拓展型  B.基础型

C.研究型  D.活动型

16.在课程实施中,(  )把课程实施过程与预定课程计划的吻合程度作为评价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标准,这容易造成实施过程的机械化和教师主动性的丧失。

A.忠实执行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  D.教师情感取向

17.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方式中,表现性目标的设计方式主要适用于(  )领域。

A.知识  B.过程

C.制作  D.测试

18.某校设计的课程广受好评并荣获多项课程设计大奖,人员也因此受到鼓舞,接连设计出若干生动实用的课程,这体现出课程评价具有(  )。

A.导向功能  B.调节功能

C.诊断功能  D.激励功能

19.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属于(  )目标取向的形式。

A.生成性  B.普遍性

C.表现性  D.行为性

20.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编写数学课本或练习题,需要考虑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呈现学习内容,因为要和他们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匹配,文字太多或表述太复杂都会超出他们的接受水平。这体现了课程设计的(  )原则。

A.顺序  B.范围

C.衔接  D.连续

21.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这体现了课程目标的(  )。

A.整体性  B.层次性

C.阶段性  D.递进性

二 多项选择

1.下列关于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显性课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

B.隐性课程的随机性强

C.学生通过显性课程获得的是系统的学术性知识

D.学生从隐性课程中获得的是心态、价值观等知识

2.关于地方课程,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地方课程属于二级课程

B.地方课程的编订权在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

C.对于地方课程的开设,学校可以根据校情而定

D.地方课程的形式可以是学科类课程,也可以是活动课程

3.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

4.周老师上课时,越来越感觉班里的学生只注重教材内容的死记硬背而忽略大千世界的美好。如果周老师想带学生拓展课程资源,可以从以下的(  )方面入手。

A.让学生背诵自己总结的重点

B.开发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

C.带领学生参观专业机构、博物馆

D.建立资源管理数据库,分享学生数据资源

5.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

A.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B.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

C.课程内容要与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

D.课程内容应当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和推广

6.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包括确定课程(  )。

A.教学价值观  B.教学目标

C.教学内容的基本取向  D.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原则

7.下列关于直线式和螺旋式课程组织方式的表述,正确的有(  )。

A.直线式能避免课程内容不必要的重复

B.语文、政治等学科宜以直线式组织为主

C.螺旋式有益于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D.数学等学科宜以螺旋式组织为主

8.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关于综合实践活动正确的有(  )。

A.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题都是固定的

B.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只需要学校进行开发和设置

三 判断题

1.在课程设计的取向中,教师中心设计的目的在于强调每一个学习者能够得到个体的充分自由的发展。(  )

2.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  )

3.所谓开发地方课程和技术课程就是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

4.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社会和实践活动的课程。具有开放性,需要紧密保持同学生活动的密切联系,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他们融入社会生活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需要。(  )

5.通过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成为社会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这说明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生活性原则。(  )

高级挑战

一 单项选择

1.地方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与国家课程在功能上互补解决国家课程难以解决以及国家课程对地方需求遗漏的一些问题。这体现了地方课程的(  )特征。

A.同一性  B.引导性

C.针对性  D.时代性

2.下列(  )是研究性学习的五个步骤。

A.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

B.确定方向——制定计划——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

C.确定课题——开展调研——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

D.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开展研究——交流评价

3.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本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  D.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学习活动方式

4.课本作为教学工具,在使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其中,(  )指使用课本时,要反对盲从课本,对课本内容要经常性地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求证。

A.知情统一  B.基础牢固

C.批判创新  D.目的明确

5.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斯滕豪斯提出了(  )理论。

A.教师作为研究者  B.教师作为教育家

C.教师作为实践者  D.教师作为专家

6.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7.(  )是课程评价实施前的预备工作阶段,其主要是建立课程评价机构和部门制定评价方案。

A.准备阶段  B.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阶段

C.解释评价结论阶段  D.撰写评价报告阶段

8.(  )认为课程即“教育计划”“学习计划”“培养方案”。

A.学科本质观  B.经验本质观

C.目标本质观  D.手段本质观

9.课程是一场球赛的方案,教学则是球赛的进行过程。这体现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  )模式。

A.包含  B.循环

C.二元独立  D.二元交叉

二 多项选择

1.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习,要符合(  )要求。

A.卫生学  B.教育学与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美学

2.下列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  )。

A.组织复习,参加考试  B.问题导引,解答疑惑

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

3.根据课程论专家杰克逊的观点,隐性课程的基本结构有(  )。

A.群体  B.表扬

C.课表  D.权力

三 判断题

1.在课程设计的取向中,学科中心设计抓住了学科的内容,而忽视了学习者的活动,学习者中心设计注重了学习者的活动,而忽视了学科的内容。(  )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社会,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学习性的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

3.“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的观点是由弗莱雷提出的。(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