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米脂“八景诗”,是以李承藻制图并书写的七律“邑景八咏”诗赞为代表,其诗作声形并茂,状物抒怀,各有特色,风趣优雅,令人仰慕不已。
1.
东阁凌霄:其名称仍然承袭康熙年间“东阁凌霄”之名。有人误疑为“米脂东门拱极门(迎旭门),有瓮城、城楼”。(《探访古银州——你所不知道的米脂八景》微米脂2016-07-22
16:16)实则不然,无论从李承藻诗赞还是配图可看出,它应指东城之上登云路坊、魁星楼、玉皇阁、凤凰台这一群组建筑物。魁星楼旧志谓之皆为清代所建。“一在城东高阜上,山势崚嶒,为县治八景之一。一在东城学宫前。一在西角楼。”玉皇阁在东北城垣之上,“在城北隅。戛然特起,诸峰环峙,为县治八景之一”。魁星楼,为二层砖木结构,十字脊式屋顶,农历八月初八有灯会。玉皇阁在上城东北山峰之巅,卷棚顶,阁前附有钟鼓楼,居高临下,俯瞰全城。民国九年(1920)两处建筑均在地震中震损,曾进行过补修,20世纪40年代以来,逐步毁坏。
登临凤凰山之巅,一览银州上下城之风貌,昔日之风光断断续续,再观楼阁荡然无存,峰顶的夯土基址清晰可见,楼阁之基在20世纪90年代转换为电视转播站,随之而立的是电视转播塔架,前世之风华,已成历史沧桑。
魁星楼
2.西楼望野:也作“西楼秀野”。米脂下城没有西门,旧在西垣之上建一方厅。据邑廪生艾长垣清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西城角魁星楼碑记》载:“……邑西城角楼,山环水抱,横无涯际,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地旧筑方亭,其制狭而卑,僻而暗。至乾隆五十年(1785)邑绅艾质明,首倡募捐,鸠工营作,建筑层楼。”俗语有“米脂有个西角楼,半截襦在天里头……”可见其巍峨高耸,高约18米,建在9米多高城垣上,突兀耸立。每层4根廊柱支撑,中砌砖阁,木质围栏,斗拱单昂,枋架,雀替彩绘,楼棚复青瓦,飞禽走兽,十字歇山顶。道光七年(1827)半多倾圮,邑绅高金印、高勤修、艾肇□,募捐补葺,焕然一新。是时秋“霜高木落古城秋,斜日西风独上楼”。“乱云迷雁塞,细雨洗尘襟。”登楼凭栏,河川山野,尽收眼底,诗情画意。碑记道:“登斯楼也,北望榆关,南眺雕阴,数百里尽在目前。俯而视之,临饮马之长河,映银水之金波。田园肃错,城外行人络绎,城内比屋鳞次,有不触绪萦怀,心旷神怡者乎。”“尤愿时而葺之,永垂不朽,爰载笔而为之记。”
民国年间,邑绅士达官李赛衡、贺连城等都写下了赞美诗句。西角楼以风水压胜之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是说元世祖忽必烈为震慑“王气”所建(参见艾有为著《陕北艾氏宗族史略》,三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20世纪40年代被拆毁,到70年代楼基址亦被拆除。1983年,在此地址上修建县药材公司营业楼。
3.盘龙矗影:当指盘龙山建筑群,真武庙(俗称祖师庙),保存完整。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率军返乡,在此驻跸,人们又称“李自成行宫”。清初米脂绅民以“真武庙”名义加以保护,免遭清军破坏。乾隆四十三年至五十六年(1778—1791)高九逵等数次扩建。据内阁侍读学士张秉愚乾隆五十二年(1787)《重修盘龙山真武庙记》“米邑北城外,盘龙山有真武上帝庙,殿宇巍峨,规模宏敞,东眺城邑,雉堞层层,西望平野,原田每每。南则河水环绕,云霞之所沃荡。北则山峰斜连,日月之所回薄,信一方之胜地也”。光绪十五年至二十一年(1889—1895)冯云城等操持复修,耗钱5000串。1927年以后,盘龙山建筑改作米中校舍,“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局部破坏。1969年县文化馆开始恢复李自成行宫。1978年,省文化厅拨款7万元复修,1983—1984年省文化厅又拨款8万元在此建李自成纪念馆和文物陈列室。1988年,省外事办公室和旅游局拨款10万元,彩绘装饰。1989年,局部维修。后经历年维修,盘龙山古建筑成为米脂最吸引人的旅游景点。由乐楼、梅花亭、捧圣楼、二天门、玉皇阁、启祥殿、兆庆宫七组建筑组成,启祥殿东西两侧分置钟鼓楼、前厢殿、廊庑、后厢殿。总占地面积19988平方米,建筑面积7168平方米。1982年,米脂县文物管理所成立,1984年,改为米脂县博物馆,1985年,在此成立米脂县李自成纪念馆(米脂县博物馆)。1994年,被陕西省委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0月,举办“李自成文化高层论坛暨李自成行宫修复竣工庆典活动”,而今古韵犹存,面貌一新,参观者络绎不绝。
4.翔凤晶波:当指南门外之翔凤桥,跨流金河(亦名南河、米脂水)连接下城和新城。旧时,夏秋暴雨季节,洪水阻隔,群众往来不便,呼吁建桥。光绪、民国年间,知县焦云龙、知事华钟毓等先后倡议,但未能如意。民国三年(1914),知事阎廷杰主持建石桥,绅商赞助,民众投工,次年桥成。民国十四年,题名“翔凤”,立碑为记。桥北有碌碌井,供居民饮用,1942年,桥栏被洪峰冲坏。20世纪50年代维修,重置石墩铁栏杆。1982年,因桥面狭窄,不适应交通需要而重建。县财政拨款10万元,县城建局负责施工,从4月27日至9月30日,拆旧建新。仍名“翔凤桥”,空腹三洞石拱形,另配6个小拱券,桥长35米,宽16米,高7.3米,大拱洞跨径各10米,小拱券跨径各1米。混凝土桥面,两沿置钢筋混凝土双菱形桥栏。桥面加宽1倍,既便利了交通又增大泄洪量,同时美化了市容。昔日流金河水清澈透明,居民冬日在河中取水饮用,上建有翔凤桥,古人谓之翔凤晶波,形成桥与水相互映衬的美景。
翔凤晶波
然南河年久失修,河道淤积,杂草丛生,河水干涸,晶波荡漾不再,然而其桥之永恒,肩负着承载连接交通的作用。2015年4月,政府投资2077.12万元实施南河城区段治理改造,改善城区人居环境。
5.华严古刹:在华严寺,华严寺在北城凤凰岭下华严寺巷。光绪《米脂县志》载:“元至正年间(1341—1367)创建。国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重修。有知县赵鹏所撰碑记。殿宇宏厂,林木森阴,为县治八景之一。”明景泰六年(1455)建,建有大雄宝塔。康熙二十四年(1685)建孔雀王佛楼。其庙貌由寺门、旗杆、浮屠砖塔、天王过厅、关帝庙、老龙宫以及笑世佛正殿等多处建筑组成。正殿两侧有钟鼓楼、厢庑,后殿两侧有阁楼。经僧、道两家维护,形成佛、道同处之庙宇群。清康熙年间廪生康鸿鹏游华严寺有“深深梵宇起城阿,古树寒鸦葺旧窠。不识禅关经几世,至今惟见老僧多”赞诗。后以年远日久,兵燹寇躏,墙垣倾圮,神像淋漓。抗日战争时期,神像被拆,庙堂改作八路军的营房、马厩。“文化大革命”时期,大部分庙宇被拆除,改建为民居。现仅存残破之后殿、侧殿,寺庙依稀可见,昔日巍巍庙貌不在,旖旎风光难觅。
灵应萧寺
6.灵应萧寺:在县城北门外三里之石崖下,灵应寺也称灵应殿,旧名观音阁,土人呼鬼王庙。据民国《米脂县志·政治志》载:“碑记,旧名观音阁,土人呼鬼王庙,相传大战后满野鬼声啾匕,彻夜不止,因建是庙以镇压禳解之。”是说宋与西夏在此发生激烈战事后,两军死伤无数,尸骨遍野,鬼声啾唧,阴魂不散,人们彻夜惊悚不止。宋政和八年(1118)指挥赵青建庙以镇压鬼魂,以禳解之。清嘉庆十九年(1814)、光绪十二年(1886)两次重修。(www.xing528.com)
民国元年(1912)知县四川双流人张骥与邑中绅耆商议,谓:《陕西通志·卷九十九》《拾遗志二》载,唐汾阳王郭子仪,在银州七夕遇织女一事。米脂为古银州,则遇织女当在此地,后人为之庙祀,故叫鬼王庙,当是郭王之讹,遂改称郭王庙。庙前碑刻“唐郭汾阳王七夕遇织女处”,于殿前塑李太白、织女星像,其最难解者,像则犹是观音,而牌位上则书郭令公,并撰楹联。还立有“明指挥使高庆屯兵处”和国民县政府“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崖下有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大富贵亦寿考”。是说唐朝大将郭子仪官居中书令,其7子8婿,皆在朝为官,逢其生日,都要到府祝寿,仅牙笏即摆满一床,人们羡慕其官高位显,长寿而子孙满堂,称颂“大富贵亦寿考”。用此祝词表达美好意愿,也说出了老郭家的欢乐景象。1940年八月初十,八路军民运股发动米西区千余群众将国民党县长肖履功围在灵应殿庙会上,提出发放赈粮,救济群众,引发群情激愤,喊声震天,肖履功胆战心惊,答应放粮赈灾。这些事实佐证了灵应殿千年沧桑。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寺庙受到冲击毁弃,加之后来人们修窑取石,寺貌遭受到更加严重的打砸破坏,人文贬值,古迹噩运。20世纪80年代以来,善男信女,悉心拜佛诵经,精心打造经营,使灵应寺庙貌一新,虽规模不及当初,然佛事兴起,诵经颂文,传统庙会继承广大。
7.文屏晓钟:文屏山在县城南门外,与城北凤凰岭遥相对望,《陕西通志》说:其山罗列如屏为文屏山,上有文昌阁、印台笔架山、钟楼诸影观,闻名遐迩,钟楼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木结构四角攒尖式,筒瓦覆顶,高6米,边宽2.4米,台基用毛料石块砌成,四柱外栏三面条石砌成坐台,内悬高1.4米、口径1米,重450公斤铁钟一口。铁钟始铸于明万历年间,由进士艾杞、艾梓、常任贤等人捐资兴办,晨钟暮鼓,设专人负责,每到一个钟点,就会准时叩响,四百多年来,嗡嗡浑厚的钟声,悠悠地回荡在全城的上空,成为笔者儿时上学、出行的唯一报时器,引发多少童年的遐想与回忆,成为文人墨客章绘句,讴歌赞美的景观,它即为《康熙志》所赞之“钟声彻汉”。文屏山之北山脚下,南河环绕,碧水清澈,山水如画,相得益彰。光绪年间,南河即流金河为米脂八景之一,《民国志》谓之“翔凤晶波”。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银水金波”应为“圁水金波”,当指“圁水”,即米脂县境内的无定河。而人们把“银水金波”误以为“米脂水”“流金河”“南河”,是不正确的。
文昌阁在文屏山上之东。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创建,清嘉庆十三年(1808)、道光二十五年(1845)两次重修,均有《碑记》。据风鉴之说“巽地起文峰”,然甲科之祥绵绵不绝,信有征矣。它与凤凰山之魁星楼、文屏山之文昌阁气势联络,定卜文教昌明。清道光年间,米脂人文待兴、高长绅为祈祝文星保佑,复捐资改修,置巨钟以觉醒。据《高长绅墓志》载:“初米脂簧序未知力学,自公通籍后,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捐助宾兴费而务举业者由是多矣。复捐资改修邑之文屏山、文昌阁等庙,而置巨钟于右,雇人朝夕叩之,盖俗溺风鉴家言,谓治城南山为睡龙,叩钟惊起则科甲必连绵。”企盼钟声惊起,科甲连绵。
20世纪60年代,文昌阁被“造反派”拆毁。1984年8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0月1日,修复竣工。近年,政府对文屏山钟楼加以维修保护,栽植松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屏山成了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的山地公园。远观公园,可谓亭阁林立,玉带缠绕,水色天光,相映生辉,令人心旷神怡。整个山体树木参差,居民错落而居,山路蜿蜒曲折,风景秀美如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休憩乘凉、锻炼登高的场所,春秋之季,游人络绎不绝,极目远眺,米脂新旧城市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此外,城北凤凰岭上有凤凰台、城隍庙、玉皇阁、魁星楼、登云路坊等建筑或基址。山间绿树成荫,庙宇亭台为群众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8.仙洞夕阳:是指城南之惧乐岩,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由艾希仁创建。三清洞碑记说:“公淡于名利,自费买山凿石,为静修之地也,且自匾其上曰:‘惧乐岩……’以老子知止、知惧、知足曰乐,为名。”“且辞万家之产,不履城郭者数载,仍选石人之能者”。历七载告竣。后经清代、民国两朝增建、补修,逐步形成卧仙岩、惧乐窝、三清洞、八仙洞、浴德泉、先师阁、关帝庙、戏楼、孝子坊、二艾祠等十多处景观。窟与庙,庙与祠,佛与道彼此关联映衬,相对独立,形成多处独特的佛教石窟、道家寺观、圣人庙堂。于是,文人墨客慕名拜谒,吟咏题记不绝,达官显贵轿至胜地,观山赏景不辍。
惧乐岩石窟雕刻精细,庙宇洞天,相得益彰,长空栈道,崔嵬之上,险岩绝壁,登高远眺,无定河另有一番幽景。明嘉靖年间,保定巡抚艾希淳在《创修惧乐岩洞记》中写道:“乃危桥绝壁,复道凭虚,股栗不能成步,目骇莫敢下视者,窃谓山人所惧在是矣。过此,则启重关,探灵穴,炉薰袅雾,飞阁流舟,天接遥岑,霞明野渡,令人潇洒飞扬,澹焉忘归,宛然一洞天也。”
明季兵燹之乱,附近居民多在惧乐岩上避难,故人呼碉堡,曰“崖窑”,俗名小石砭崖窑。清嘉庆以来,有人开壁山基,盗取石料,艾氏族人立地界碑,加以管护。民国初年,又有人在该地界采取石料。抗战时期,石窟洞天日渐毁坏,后因拓展小石砭道路,山麓建筑被拆。20世纪50年代以后,因修建烈士陵园以及民众修窑建舍,在此取石,逐渐将石窟炸毁,庙宇拆除,雕像碑石,荡然无存,百年石窟、庙宇,瞬间变成一片废墟,大煞风景。
览景怀古,空留悲叹。世事沧桑,米邑福祉。面视八景,喜忧参半。历经风雨,历历在目:
米脂南门(历史照片)
东阁凌霄,天灾人祸,夯垣残台,楼阁无踪;西楼望野,墙楼缥缈,郊野难望,百年流云;盘龙矗影,修旧复旧,国保名片,金碧辉煌;翔凤晶波,承前启后,流水哽咽,晶波不再;华严古刹,寺庙殿宇,昔日荣光,不堪回首;灵应萧寺,庙貌新颜,史事殆尽,仍需广大;文屏晓钟,几经修缮,景观依然,高耸文山;仙洞夕照,唯吾四世,买山凿石,遗梦难真。
故拈诗一首:涉足登临觅八景,思古瞻仰拜前贤。名胜几多不知处,幸存诸景慰神仙。
(原载《米脂年鉴》(2016),西安地图出版社,2017年11月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