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沟村马氏一族,人才辈出,先哲贤能,开明进步,家大业兴,其思想体系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抓住了社会进步的节点。在民主革命和新中国建设时期,涌现出同盟会会员马师表、马师承、马子衡和马桂櫵等,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斗争。还有许多马氏族裔投身革命洪流,接受马克思主义熏陶,马汝翼、马济川、马继棠、马豫章、马师冉、马润之、马钟锐等先烈先贤,先知先觉,为革命甘苦备尝,奋斗一生。抗日战争时期,马钟铭、马履元、马履亭、马师恭、马师伊、马克昌等,浴血奋战,抗击日寇,气贯长虹,威震山河。开明绅士马醒民、马维新、马维翰等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参议员,马继棠被推选为米脂县第一任民主县长。还有许多马氏族人为新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奋斗不止。在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宏图大展,各领风骚,谱写了马氏家族甘为人先、奉献社会的光辉业绩。
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前夜,毛主席、党中央之所以选择杨家沟,一是因为杨家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它不仅便于防守也有利于撤退,而且黄河与无定河间战略区位突出;二是群众基础良好,杨家沟村富裕的地主拥有大量的窑洞房屋和粮食资源,这就有力地支撑着部队的后勤供给。毛主席当时是这样说的:“中央前委机关要选一个地方过冬……我听说米脂县杨家沟一带不错,那里村子大,窑洞多,群众基础比较好。”这就完全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
1947年11月21日,毛泽东率领代号“亚洲部”的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佳县神泉堡出发经阎家峁、乌龙铺、米脂申家硷于22日达到杨家沟“新院”,在此召开“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做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确定中国革命从战略防预转入战略反攻重大决策,研究了军事、经济、土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制定了“十大军事原则”,向全党发出“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的号召,领导全国的解放战争和西北战场,召开中共中央前委扩大会、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军事会议、东渡黄河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开展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开展新式整军运动,统一全军的思想,激励广大官兵的革命士气;毛泽东撰写了40余篇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
新院
杨家沟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地,在中共党史和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杨家沟革命旧居包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十二月会议、解放日报、广播电台、战地医院等多处革命旧址。(www.xing528.com)
1969年,由县文化馆负责筹建,毛主席在杨家沟革命旧址办公室正式成立,政府出资维修,收回了“十二月会议”旧址。1971年,改名毛主席在杨家沟革命纪念馆。1978年12月26日,正式开放。1979年1月9日《光明日报》第3版,以题为《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在陕西米脂县杨家沟旧居陈列馆开放》进行报道。因其特殊的历史政治地位,1992年,杨家沟革命纪念馆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陕西省委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杨家沟村被国家建设部、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第二期红色经典景区。杨家沟革命纪念馆陈列展出由四部分组成,吸引国外及省内外游客学习,研究参观。
杨家沟村凭借地主庄园风情特色和厚重的红色革命资源,成为采风摄影和影视剧拍摄取景创作基地,被誉为影视艺术的天然摄影棚。1979年以来,先后有《北斗》《人生》《大决战》《那年十二月》《延安颂》《张恩德》《保卫延安》《延安锄奸》《血色浪漫》《西安事变》《延安爱情》《解放》《米脂婆姨》等30多部革命题材、红色影视剧在此拍摄外景。2011年2月16日,米脂红色影视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被八一电影制片厂确定为“影视拍摄基地”。
杨家沟村马氏家族所包含的人物个性及社会特征、地主庄园文化、农村经济状况、商业贸易手段、新学教育之兴起以及红色文化之积淀,仍然有许多待研究的课题和需挖掘的地方,笔者不揣浅薄,孤陋寡闻,仅以皮毛之作,实乃抛砖引玉望引起马氏族人以及方家、学者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甚兴!
(原载《米》杂志2016年第六十三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