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北地名形成演变及其背后的历史探秘

陕北地名形成演变及其背后的历史探秘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米脂地处黄土高原,沟峁纵横,多山少水,自然条件落后,生存环境相对恶劣,所以本区域依照自然环境规律和生存居住条件来命名地名,特别多以地势山形而命名一个实体,在农村比比皆是,较为常见。房地产公司迅速发展,小区化开发成为县城住宅建设发展趋势,逐步形成小区巷道。米脂县新城区建设全面启动,县城不断向外延伸,面积逐年增大,巷道与道路随之增加,新的地名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诞生命名。

陕北地名形成演变及其背后的历史探秘

米脂地处黄土高原,沟峁纵横,多山少水,自然条件落后,生存环境相对恶劣,所以本区域依照自然环境规律和生存居住条件来命名地名,特别多以地势山形而命名一个实体,在农村比比皆是,较为常见。

米脂位居陕北地区,唐末宋初居民为了防御生息,居高临川,依大鱼山脉,面流金河、文屏山,择寨而居,拥砭成城,故名惠家砭、毕家寨、米脂寨,后改寨为城、为县,具有千年的建置史。据康熙《米脂县志》载县城周围有峰峦高耸的凤凰岭,罗列如屏的文屏山,环抱县城的白云山,泉涌峰顶的冯家山,县北五里的高家山,无定河外十里的柴胡岭,西南二十里的高梁山,县东五里的张家山,城北二十里的九龙山,县城周边的蟠龙山、卧虎山、远志山,以及米脂水、无定河等十几个山河地名。宋代,米脂上城建成,保留了惠家砭、红花坪,产生了小城畔、三官洞、东城圪崂、大圐圙、马号圪台、华严寺湾巷、隍庙巷等一大批地名;明嘉靖二十四年正月至次年六月(1545—1546),由推官曾继志督办,修筑下城,产生关城、下城等地名。万历元年形成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草场)、南大街,把原来居住在流金河北岸以及西城外的居民巷道、店铺拓建在城内,形成小巷则、儒学巷、寺口巷、王家圪坨、杨秃子湾等地名,流金河从东向西绕城而过,形成天然护城河,其时米脂上、下两城已独具规模,浑然一体,使米脂城成为陕北南部重要军事基地,小石砭、万佛洞等地名是连通延绥的咽喉,米脂之名成为陕北重要的标识性地名之一。(www.xing528.com)

清代民国年间,由于城内人口逐年增加,“户口日繁,渐不能容”。居民逐步向流金河南岸迁徙居住。“建房舍,列市肆,商贸云集,成附日多。”形成文屏山下之南寺坡、凉水沟等地名。民国二十四年(1935)县长楼铿声拓建南关新城,又形成南关新城,产生东上巷、西下巷等地名,许多富有特色、地方文化浓郁的地名一直使用至今。20世纪50—70年代,县城城楼塌毁,瓮城、城门和城墙逐渐拆除,南段、西段和东段南端渐被新修建筑物取代,新的地名应运而生。到80年代,东门外城渠兴建窑洞、房屋,安置居民,又新增加了一个“城渠新村”地名。同时,公共建筑和居民不断向南北发展,形成北门川、小石砭居民区。1990—1995年为改变城市环境面貌,整治县城三角区脏乱差以及城市个体从商者乱搭乱建铁皮棚等问题,逐步拓展银州北路、银河路、青年路、行宫路、治黄东路,形成新的城市道路与巷道。1996—2000年城区形成公园东路、盘龙路等。1998年,米脂县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后,建设开发一批经济适用房。到2000年,城区“两纵五横”(“两纵”盘龙路、银州路,“五横”治黄路、公园路、青年路、行宫路、银河路)道路基本形成,有银州路(西包公路从县城中心穿过)、银河路(米佳公路)两条主干道,其他次干道穿插,老城巷道依旧。2010年以来,米脂县对城市环境进行大规模整治,以全面加强城市绿化、美化为重点。城区住宅建设取得较快发展,住宅项目开发建设规模逐渐加大。房地产公司迅速发展,小区化开发成为县城住宅建设发展趋势,逐步形成小区巷道。2012—2015年,米脂县完成银南新区控制性规划暨启动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面积160余公顷。河西片区面积80公顷,班家沟片面积81公顷,青年路片区3个片区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孙家沟片区、猯卧梁片区棚户区综合整治规划设计。米脂县新城区建设全面启动,县城不断向外延伸,面积逐年增大,巷道与道路随之增加,新的地名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诞生命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