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沟乡四卜树遗址,发现较早,破坏最甚,位于窟野河支流兔毛沟的上游,四道河之北岸,东距县城15千米,呈南北走向,一部分被流沙覆盖,面积1万余平方米。西坡灰层厚约2—2.5米,陶片俯拾皆是,都不能复原。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夹砂红、黑陶很少,能认出器型的有:
泥质灰陶钵,夹有少量细砂,陶土未加淘洗,壁微曲内收,口沿外稍微加厚。灰陶单耳罐,素面光滑,器把呈扁带状,上端与器口衔接,上有四个指压的坑窝,下端点三个坑窝作为装饰。素面灰陶盉,仅存管状流,胎薄。夹砂灰陶瓶,口沿残损,口径6厘米,颈短,腹微鼓,平底,底径4.6厘米。细泥陶环,外薄内厚,断面呈圆角等腰三角形。陶圆刮削器,由碎陶片打磨而成,大小各异,直径2.2—5.2厘米。细泥红陶拍,把手和柄端残,拍面光滑,把手和拍面衔接处加细泥条一周以求坚固。还有小口折肩罐、双耳罐等。另外还发现彩陶片,一件饰墨彩网格纹,一件施弦纹胎薄质坚系尖底瓶残片。一件施弦纹,又有一块红陶片被磨成刀,从正中孔部残断,当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石器采集的标本为:
斧,6件。分为二式。Ⅰ式3件。长条形,体厚,孤背,双面圜刃。两件各长11厘米、宽4.3厘米。第三件长13.4厘米、宽5.2厘米、厚4.4厘米。Ⅱ式三件。残长10厘米、宽6.6厘米、厚4厘米,比Ⅰ式宽薄,刃端稍窄,两面刃。
刀,2件。残,两面刃,正中近刃处有孔。其中一件残长6.1厘米、宽5厘米。(www.xing528.com)
砺石,3件。长条形或梯形,细砂岩质,表面粗涩,有使用磨损的坑窝,其中一件高7.8厘米、宽5.2厘米、厚4厘米。
杵,红石英岩质,圆棒形,上端似握稍细,残长9.5厘米,最大径4.5厘米。
此外,发现有灰坑,陶窑穴、墓葬、白灰面等痕迹均因水土流失致残破不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