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承秦制”“糅以周礼”。早在先秦墨家虽提出“节葬”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之生活,但他们又以为,人死后会变为鬼神,灵魂成仙,冥冥之中魂魄享用人间美味佳肴,那么生前享受的,死后同样需要,归根结底理应“厚葬”。东汉画像石刻上众多的神话体裁画面,正是在灵魂成仙的思想指配下雕刻的。儒家虽不赞同墨家鬼神说,却也崇尚“孝道”,推行“孝悌”伦理。事死如生的思想观念是为明显,于是儒家也竭尽厚葬之能。汉初实行的“举孝廉”“取名位”的官制礼仪,也积极地助长了厚葬之风的盛行。到西汉中后期厚葬之风更甚,史称“死以奢侈相高”。对此光武帝也曾叹道:“世以厚葬为德,薄葬为鄙,至于富者奢侈,贪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①
到了东汉,“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②。厚葬之风也盛行一时,以至达到了“吏民慕效”的地步。陕北无定河一带汉代隶属上郡,地近匈奴,是个牧草丰美、厚阜平阔的富裕之地,也是汉代北方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重要基地,云集了一大批戍边将领、官吏、豪强地主和世家富商,他们都具有较高的地位和丰厚的经济实力,最终难免要在远离故土的北部边关洒尽最后一滴血。“封建地主阶级不但生前纵情享乐,而且死后极力厚葬。”③他们就地取材,把死后的愿望寄托在陕北盛产的板页石上。“豪强地主生前整套剥削阶级的生活方式全都搬到了地下。他们祈望死后仍然骑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头上,继续过着享乐腐化的生活。”④地主豪强们千方百计满足他们务崇“鬼神”、倡导“忠孝”的思想观念,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他们厚葬的欲望。他们也完全具备了修造豪华墓室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为此,他们在丧葬中花费铺张、耗资巨大,刻金、镶玉,多埋珍奇之宝。事实上陕北东汉画像石墓和墓主人生前政治、经济地位休戚相关。厚葬之风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也促成了陕北东汉画像石墓的产生和发展,由此也造就了一批制作、营造、雕刻的能工巧匠。
六博野味 悠闲游猎(www.xing528.com)
那一幅幅雕刻有各种画面的青石板,镶在墓室内壁之上,也就成了陕北东汉墓葬风俗的典型特征。绥德义合汉墓出土的一块残断墓室横额,画面外栏由祥云纹与珍禽瑞兽组成,内栏正中为一座造型别致的楼阁,一楼左室内二人席地跽坐握手交谈,右室二人玩六博。楼左右为马车、骑羊侍仆、牵马侍仆。二楼两室间竖立一高大柱子,柱顶承斗拱凉亭,亭内挂着未食的野雉和兔子。换言之,用画像石装饰墓葬是陕北东汉墓的一个显著埋葬特点,这在陕西其他地区同时期墓葬中绝无仅有,属于葬俗的创新,不难看出东汉画像石是东汉厚葬陋俗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奢侈之风的一种具体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