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北历史探微:米脂之名的由来

陕北历史探微:米脂之名的由来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米脂因小米而得名,小米也因米脂而驰名中外,米脂之名由此而来。对于米脂建县问题及米脂之名由来,依然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历史上由于战乱纷争以及政权的不断变更,导致史料散佚,传承中断,让人遗憾。其名最迟出现在唐,则是不争的史实,以此成就了米脂县名之由来,同时也成就了闻名遐迩的“米脂婆姨”,使米脂之名远近闻名,唱响全国,蜚声世界。

陕北历史探微:米脂之名的由来

米脂之名,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源自何朝何代一直是个谜,谁也不敢妄断,没有准确定论。但是提起“米脂”使人们不得不想到一种古老的农作物“粟”。粟古称“禾”“稷”“谷”。北方人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要食材。米脂从古到今是谷子(小米)的主产区。稷即糜子,磨米去皮后称黍米,俗称黄米。“糜子”谐音“米脂”也为趣谈。据史料记载粟的种植在我国已有7500多年的历史,后传入西欧。米脂现存龙山文化遗址80多处,其中武郁渠、麻土坪等遗址中发现有粮食作物粟及贮藏粮食的窖穴。现存于县博物馆的炭化小米,就是佐证。《诗经》中可见黄河流域一带已种植有黍、稷、谷、粟、稻等粮食作物。早在4000—5000年前,米脂先民们已掌握了谷子的种植技术。粟适应半干旱气候和贫瘠的土壤,5月上旬播种,10月初收获。米脂黄土绵厚、结构均匀、松散易碎,保持大量的矿物成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谷子种植生长的条件,所产小米正是源于丰厚的黄土和先民们长期的生产实践。1971年官庄村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墓,牛耕画像石“二牛抬杠”上面一格,雕刻出12株茁壮丰满的“谷子”,谷柄挺直,谷穗饱满,颀长下垂,叶子条状,表现出秋天谷子成熟的丰收景象,再现了东汉时期境内谷子种植、牛耕的真实情况。绥德出土王得元墓前室雕刻对称的两幅谷物图,五株成熟的谷子秆壮穗大,丰收在望。同时也说明当时农业种植技术已相当成熟发达。

那么人们为什么偏偏要以“米脂”二字命名一个县呢?任何事物都有它经历和发展的过程。当每一个事物或者每一件事情有明确定论的时候,已经是它十分成熟的时期。从上面的资料就不难看出,米脂历代广种谷子,小米与米脂土著息息相关,心心相印,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天天与小米打交道的人们,自然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总结,也有资格来概括小米的基本特点,那米汤上面的一层油脂显而易见“米汁如脂”,不知养育了多少米脂儿女。米脂的小米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油脂呢?因为此地水好、土宜。《光绪志·舆地志》说:“米脂水,一名南河,又名流金河,在县城东南,向西南流入无定河。”“……源出张家山,地沃宜粟,米汁如脂,故名。”经踏察,米脂水系由县城东印斗乡马家铺村(今为印斗镇)好泉山起源,该水流域区所产小米,得天独厚,名不虚传,颗粒大,色金黄,炊饭烹粥,香味醇厚,尤以当年新米为最。相传旧时秋收登场,向皇家进贡数石小米。小米可烹制“小米宴”,粗粮细做,吃法花样翻新,手段层出不穷。农家有“豇豆钱钱饭”“扁豆饭”“绿豆米汤”“黄米捞饭”“腊八焖饭”“鱼钻沙”等。城乡居民用谷物加入酒曲酿制米酒,炸米糕,或以小米粉放葱花、牛、羊油炒拌代乳粉。小米可捞、熬、蒸、炸,粗粮精做,外地客食之,终生难忘。县境尚有妇女分娩头胎,有娘家馈送“熬米汤”的习俗;“苡红枣米汤”治肺热阴虚及浮肿;婴儿枕“米枕头”。小米之作,不一而足。由此,米脂因小米而得名,小米也因米脂而驰名中外,米脂之名由此而来。不难想象,它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小米优点的成果,小米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实践中成就了米脂、缔造了米脂、传承了米脂、光大了米脂。

米脂官庄四号墓前室门内门框石刻,上左框西王母,下框二牛抬杠,上为谷子图

从目前资料来看,米脂之名最早见于唐代。据李吉甫所撰的唐代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记载,就有“米脂米”为贡米之说。明《陕西通志》也说:米脂小米,为他郡所不及。又据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方舆纪要》云:“米脂县州北八十里。东北至葭州百四十里。汉西河郡圁阴县地,唐为米脂川。”可见到唐代米脂地名已有明确的记载。宋·苏轼《闻种谔米脂川大捷》:“闻说将军取乞银(米脂银州城),将军旗鼓捷如神。应知无定河边柳,得共江南雪絮春。”以及宋·王珪《种将军谔米脂川大捷》,这说明宋代米脂川是远近闻名的古战场。米脂水,是米脂县城南的一条重要河流。据明代李应祥、俞安期纂《雍胜略》记载:“米脂水,一名流金河,一名南河。在县东南百步。西南流入无定河。源出张家山。地沃宜粟,米汁如脂,故名。”米脂谷,史书也有载:“自麟府路洛阳沟东距黄河西岸,西历暖泉堡,鄜延路米脂谷至累胜寨,环庆路威边寨过九星原至委布谷口,泾原路威川寨略古萧关至北谷川,秦凤路通怀堡至古会州,自此直距黄河……”而这段史料中,东段的暖泉堡、米脂谷,应在今陕西米脂境内。据上面资料米脂川即为米脂无定河流域之川道。米脂水,即米脂现今的流金河。那么米脂谷则不得而知。从“谷”字来看,应为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间。从地貌上分析,米脂这种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较为多见,从大的层面看和具有代表性方面来揣测的话,它极有可能就是唐人所说的米脂无定河川或者为米脂水。仅就“米脂水”和“唐为米脂川”而言,足以支撑起米脂县城千年的文明史。米脂之名在历史上或为川、为寨、为城、为县、为谷,时有更迭,历史渊源久矣。

对于米脂建县问题及米脂之名由来,依然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历史上由于战乱纷争以及政权的不断变更,导致史料散佚,传承中断,让人遗憾。据明末清初人黄虞稷所纂《千顷堂书目》卷七《地理类中》载:“张可立,《米脂县志》万历间修。”《延绥镇志》中记录艾希淳督促、主持《米脂县志》以及元代《大元大一统志》等的遗缺,这就使许多本来很简单的问题成为谜题,并蒙上了历史的面纱,使问题扑朔迷离,致人们胡乱猜测。如果笔者推测不谬的话,米脂之名的出现不仅仅局限于唐代这样短短的一千多年的历史,实倘或更早。其名最迟出现在唐,则是不争的史实,以此成就了米脂县名之由来,同时也成就了闻名遐迩的“米脂婆姨”,使米脂之名远近闻名,唱响全国,蜚声世界

注释:(www.xing528.com)

①艾有为:《地沃宜粟 米汁如脂——漫话米脂小米》,《陕西史志》1991年第3期。

②《文物》1972年第3期,第70页。

③李贵龙:《石头上的历史——陕北汉画石考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年6月第1版。

④同①。

⑤《金史》卷一三四《夏国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86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