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学活动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出发,还应为学生新的发展创设一个连接点,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数学教材都有一定的系统性,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引申和发展。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为学习新知识建立一个连接点,形成思维发展链,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促进思维纵深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当某一种心理活动在发展变化之中而又未出现新质变时,它就正处于一种量变的积累过程。这种一定的心理变化在未达到新质变而进行着的孕育更新的质的量变,就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实际上,每一种心理过程、心理特征的发展,都以先前的状况为基础,都是对先前心理活动的继承与发展。因此,教学时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渐进的学习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执教三年级下册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四个逐渐推进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个体学习、同伴对话、小组合作以及全班分享的过程中,借助他们熟悉的元角分、米与分米等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原因。
活动一:独立尝试计算6.8+3、6.8+1.6、6.8-3 和3-1.6。
面对学生的种种情况,先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出活动二。
活动二:请给上面的算式讲一个生活故事。
计算来源于生活,针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内容的重难点,即理解小数点对齐的原则,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情境去理解算理。通过学生给算式讲生活故事,自己调动生活经验创编故事,以及在与他人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完成了符号和文字的语言转换,同时结合熟悉而具体的生活情境感悟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www.xing528.com)
活动三: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结合一个故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通过自悟,然后是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能够同时结合更多的情境理解,做到举一反三,加深对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活动四: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一说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最后的活动是总结提升,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可以把自己的总结与书上的方法对照,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一环紧扣一环,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不断转化为新的现实发展水平,在新的现实发展水平的起点和基础上,又产生新的潜在发展水平,并产生、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于是,教学又落在学生新的“最近发展区”内,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自悟的过程,用情境理解算理,把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进行转换,引导学生富有兴趣的探究与充满自信的交流。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是配角,主要作用是导学、助学和诊学,并且要努力做到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个学生机会,真正实现“变教为学”的课堂。
总之,只有我们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出有实效的学习活动,真正把“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变为“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把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活动转变为以学生自主或合作展开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占主导地位并贯穿始终,才能真正实现生本课堂,让每个学生自主快乐地获取知识,健康快乐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