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前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研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情况是设计学习活动的基础。课前诊断分析能让教师发现学生的实际现有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进行活动设计,让学生从现有水平轻松愉悦地过渡并进入新的“最近发展区”。
以北京市延庆第一小学一年级“11~20 各数的认识”为例展开研究。11~20 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并理解了10 以内的各数的含义,熟练地数出10 以内各数,初步建立起“10 个一是1 个十”的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了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调研、分析(见表1)。
表1 北京市延庆区第一小学一年级“11~20 各数的认识”调研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11~20 各数的认识”的现有发展水平是:90%以上的学生能够借助直观的实物数出11~20 各数,能准确拿出11~20 各数,了解数的顺序,但是学生对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十几的数以及数的组成、位值制等缺乏认知,这也正是学生应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思维。
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11~20 各数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你们的学具篮里有大豆、小棒、小正方体和计数器,请你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学具,表示13。比一比,看谁不用数,一眼就看出是13。(www.xing528.com)
学生用不同学具模型表示出了13:有的学生数出10 颗大豆放在袋子里,袋子外面放3 颗,合起来表示13;有的学生数出10 根小棒捆在一起,是1 个十,加上3 根小棒表示13;有的学生数出10 个小正方体摞放在一起,代表1 个十,加上3 个一表示13;有的学生在计数器十位上拨1 颗珠子表示1 个十,在个位上拨3 颗珠子,表示13。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探讨几种模型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好地理解了13 的组成,深刻体会了十进制计数法。
在感受位值制时,设计了比较开放的学习活动。
活动二:请你用两颗珠子表示出不同的数,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经过尝试和交流,学生知道两颗珠子都放在个位上,就可以表示“2”;两颗珠子都放在十位上,就可以表示“20”;还可以表示“11”,一颗珠子放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另一颗珠子放在个位上,表示1 个一,1 个十和1 个一合起来就是“11”。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位值的思想,并告诉学生,随着你们知识的增加,两颗珠子还能表示更多的数呢!
通过这个案例研究我们体会到,只有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才能依据“最近发展区”设计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