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是语言与文学素养的教学,需要教师“胸藏万卷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
1.读语文教材
教师只有做到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将它们贯通于脑中,而不是印在书里、写在本上,才能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两年多来,我沉下心来研读教材,不仅读所教年级教材,还通读了一至六年级共12 册教材,做到对小学语文教材全面系统的了解。在咀嚼教材的过程中,发现、选取典范语段,开掘蕴含其中的文学之美,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地发挥其文学育人的作用。
2.读教育著作
作为语文教师,教材只是腹中的一本“书”,还需要博览群书,特别是教育教学类著作。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阅读了导师推荐的《叶圣陶教育文集》《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为言语智能而教》《现在开始上语文课》等教育教学类书籍,并努力完善自己的课堂。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底蕴深厚,课堂才会成为一支优美的充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旋律,激发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www.xing528.com)
3.读相关作品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动探索了整本书阅读、综合性学习、略读课教学、古典小说教学等多种课型。为了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美加工、巧加工和厚加工,我主动阅读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同时也鼓励学生和我一起阅读。如在备课《长征》时,顺势阅读毛泽东诗词;在研读《落花生》时,顺势阅读许地山先生的其他作品;在欣赏《慈母情深》时,顺势品味梁晓声先生的中篇小说《母亲》;在品味《“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顺势搜寻关于《红楼梦》的评说文章;在准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时,顺势阅读沈石溪先生的其他动物小说;在教学《毕业赠言》时,顺势整理赠言的各种形式……厚积薄发,助我成为学生创新火花的点燃者和智慧泉水的引路人。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篇带整本书。每个学期下来,我和我的学生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积淀。
知识人格化是一种美,一种力量,一种无言的召唤,一种若有若无又无处不在的教育场。根深则叶茂,教师“腹有诗书”,才能让学生走向文学之美,是实现“学科育人”的基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