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成长很多时候是通过日积月累完成的,因此,改革过程经常被“熟视无睹”。也正因为这样,老师们会有“忙了很久,也没有什么效果”的错觉。针对这一点,作为教学领导者,一定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大家感受到日常点滴的进步,达到自我激励、相互激励的目的。
1.“放大式”记录,学校推广典型经验
首先,我和教学干部每周都要进班听课,都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总结提炼教师的经验;其次,在第二周周一行政会上,干部通过交流研讨,找到老师们在教学中效果突出、值得推荐的做法;再次,校长在“聚焦星期一”的通报中,对具体教师的具体做法进行表扬、推广;最后,教学主任及时在教研组长群进行推广,号召所有教师都要学习经验,进行尝试。尽管教师的一个变化或尝试真的很微小,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放大”,不仅让这位老师有成就感,还激励其他教师从小处着手,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克服了畏难情绪。
2.“悦纳式”记录,同伴学习彼此经验
学校推行骨干教师引领课、教师自主研究课制度,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同时,同年级组、教研组也有相互听课的活动。我们在设计听课表时加入了“小班化教学观感”一栏,老师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要发现讲课教师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值得学习借鉴的方式、方法,记录在这一栏中,课后评课时要专项点评。同时,教学处定期收集这些信息,集中反馈表彰,达到固化优点、相互学习的目标。(www.xing528.com)
3.“反思式”记录,自我总结成长经验
我校教师有每周写教育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鼓励教师在写反思时,将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得失、困惑、启示等,作为专项记录下来。学期末,当教师回顾自己在小班化教学中的改进研究时,会发现自己的进步和突破。这样,将一学期的反思总结整理形成了专项总结、论文、案例。学期末会有教学论坛,教师们进行自我成长展示,起到了自我激励的作用。
4.“问卷式”记录,学生反馈学习经验
“学生调研问卷”是我校的传统,德育处、教学处都会设计不同的问卷,了解学生一学期的收获,对学校、对教师的期待。自从开展了小班化教学研究,问卷上出现了“你觉得现在上课的方式有变化吗?跟以前相比,你觉得哪种更好?如果好,好在哪里?”等类似的问题。这些题目的设定没有评价指向性,学生答题也就会很客观。问卷统计显示:学生们对课堂教学、对老师、对自己都有肯定的评价。这是对教师的一种鼓舞;同时,学生提出的期待也是我们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