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所有教育家中最具有高度革命自觉性的教育家之一。
1936年3月,他已说出了这样的话:“我要郑重地说,教育没有独立的生命,它是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唯有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的教育,才算是我们的教育。”
陶行知生活的年代,中华民族的生命维系于民族解放。陶行知明确表示:“现在中国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民族解放。如果教育不能帮助中国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那么教育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认为,“如何办理教育,使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是我们教育界的根本问题。”而“新中国的新教育,应是帮助中华民族争取自由的教育。”
这种自觉将教育工作服从、服务于民族奋斗目标的精神,在今天至少在两个方面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第一,今天中华民族的生命维系于国家富强。按照陶行知的观点,我们应有这样的革命自觉性:当今中国的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国家富强。如果教育不能帮助中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那么教育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但是教育在当今怎么才能服从、服务于建设富强国家的奋斗目标呢?继续搞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行。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反喻文化(Post-figurative cultute)条件下的以“复制”为其价值取向的教育。强调权威的绝对化、内容的统一化、方法的简单化,其本质是压抑创造、压抑个性。后喻文化及其教育是农业经济的产物并为其服务的,已经成为落后于历史发展的教育。
同喻文化(co-figurative culture)条件下的以“适应”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是标准化、制度化的教育,学校日益像个大工厂,教育日益专门化,产生班级上课制,实行同步调、同内容、同标准的教育,主要是适应现实需要的教育。这种教育推动了工业社会的发展,推进了人的理性化,但培养出来的是机械的人。不是机器的主人,而是机器的奴隶。(www.xing528.com)
前喻文化(PPre-figurative culture)条件下以“创新”为取向的教育,才是当前能满足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前喻文化是面向未来的文化,以开拓未来为使命的文化。如果说工业社会淘汰的是落后的机器设备,后工业社会淘汰的就是落后的人(无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创新教育因网络化而打破了学校与非学校的界限,给人提供创新所需的充足的受教育的时间与空间,上网自由使学习充分个性化。陶行知的理想正在成为现实。[1]
今天的教育不能排斥复制过去,当然要适应现在,但更要面向未来。
第二,学习陶行知为推行人民教育坚定不移的金刚般的意志。陶行知迎困难上,绝不向困难低头,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不仅有高度的革命自觉,而且由革命自觉形成了高度的革命坚定性。
现在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十分艰难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
推进素质教育,从现实方面而言,存在以下困难:①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就教育思想而言是对立的,但作为教学过程,其关系十分复杂,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互相渗透,从理论到实践,正确处理都不是易事;②还存在选拔招生,这可以通过改革将其景降低到最低程度,但它对推进素质教育总会有影响;③社会舆论在相当长时期内仍然会以成绩好坏,升学率多少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这也增加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难度;④实施素质教育,一个学校固然也可以做许多工作,但要有良好的教改环境,还有赖于素质教育的区域推进;⑤教师素质不适应于素质教育,教师从不善于到善于实施素质教育,还需要一个逐渐进步的相当长的过程。
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态度要积极,情绪莫急躁,做法上要扎扎实实;但这个任务一定要完成,因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陶行知的高度革命自觉,对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教育革命,有着长久的启示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