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4-13 天津市河西区梅江生态居住区2009年、2016年遥感影像
图14-14 基于建筑区-建筑物双尺度同名对象的城市建筑物变化检测过程
图14-15 不同时相变化建筑物检测结果
分类后变化检测技术是最简单的基于分类的变化检测分析技术。分类后比较方法可用于两幅或多幅配准后的影像,包括一个分类步骤和一个比较步骤,要求对多时相影像的每一幅影像单独进行分类,然后对分类结果影像进行比较。如果对应像素的类别相同,则认为该像素没有发生变化,否则认为该像素发生了变化。分类的方法可以是监督分类方法,也可以是非监督分类方法。分类后比较法在20世纪70年代末已经开始使用,也曾被Skole和Tucke(1993)成功用于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监测。分类后变化检测的一个重要的进步是可以克服由于多时相影像的传感器性质、分辨率等因素的差异带来的不便,不需要数据归一化过程,因为两幅影像是单独分类的。分类后比较法可以检测到非城区与城区的转变、森林与农田的转变、一般土地的使用情况及沼泽地的变化等。(www.xing528.com)
分类后比较法在使用时也会受到自身的一些限制,这些限制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分类后比较法对于类别的合理划分要求比较高。类别划分得过细,会产生大量的边缘点,从而造成检测误差的增加;类别划分得过粗,又会忽略一些类别之间的差异,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其次,分类和变化检测步骤的分离。当分类与变化检测成为相对独立的两个过程时,比较分析就基于从两幅影像中得到的处理过的信息而不是原始信息。这会减少信息量,从而造成准确性下降。
再次,分类后比较法对于分类错误比较敏感。因为分类后比较法需要对用于变化检测的多幅影像分别分类,任何一幅影像的分类错误都会造成结果的错误,这就等于增加了错误发生的几率。
图14-16为济南市名泉保护区变化检测结果,其中(a)和(b)分别为该区域内2019年和2020年高分遥感影像,(c)和(d)为两时段的影像分类结果,图(b)内红色框内房屋为分类后变化检测检出的变化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