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蕨类植物原叶体的培养和观察-植物学实验与实践教程

蕨类植物原叶体的培养和观察-植物学实验与实践教程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蕨类植物孢子小,一般都聚生成孢子囊群或孢子囊穗。在孢子成熟时用手搓着生孢子囊群或孢子囊穗的叶片或羽片,会有棕褐色的粉末状孢子散出。实验结束后,提交原叶体永久装片一份。

蕨类植物原叶体的培养和观察-植物学实验与实践教程

1.采集成熟的孢子

从野外或盆栽的蕨类上采集孢子。蕨类植物孢子小,一般都聚生成孢子囊群或孢子囊穗。在孢子成熟时用手搓着生孢子囊群或孢子囊穗的叶片或羽片,会有棕褐色的粉末状孢子散出。采下这些部位,放于采集袋内风干;同时采一份植物标本,便于进行物种鉴定。

2.配制培养基

培养蕨类原叶体的容器可用平时栽花草用的高15~20 cm的泥盆。底下先用碎瓦片盖住泥盆的出水孔,然后放入直径0.5~1.0 cm的碎石、煤渣或粗沙,约占泥盆的三分之一;上面加消毒过的菜园土(或市售山泥)和河沙(或糠灰)1∶1(质量比)混合的混合土,并压实压平,使表面低于泥盆口1 cm,盆口上面盖上玻璃,放于盛水的大培养皿或其他容器中央,使盆底部浸入1 cm深的水中。

注:培养用混合土可用蒸汽灭菌0.5 h或用烘箱在100℃下烘20 min。

3.孢子播种和培养

待上述泥盆中培养土的表面已渗上水并变得湿润时,即可将装有孢子的纸袋打开,把孢子均匀地播种于培养土上,做好标记,然后盖上玻璃,进行培养。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夏秋季节都可在自然状态下培养。只需置于太阳不直接照射到的室内即可,培养期间只需要在泥盆下的大培养皿中保持1 cm左右的水即可。如有条件,可在温室或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保持25℃,湿度保持85%以上,每天照光4 h以上,4周左右孢子即可萌发成绿色原丝体,然后长成扁平心脏形原叶体。如温度较低,则孢子萌发形成原叶体需5~7周。

4.原叶体结构观察

在原叶体直径达0.2~0.3 cm时即可用钝头的镊子挖取,清洗干净后制成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实验结束后,提交原叶体永久装片一份。

复习思考题

1.绘垂穗石松的外形,示各部分。(www.xing528.com)

2.绘翠云草的外形,示各部分。

3.绘卷柏属孢子叶穗纵剖图,示大小孢子叶、孢子囊与孢子。

4.绘贯众根状茎横切面的轮廓图。

5.绘贯众的孢子囊群的纵切面,示囊群托、囊群盖及孢子囊各部分。

6.绘真蕨类植物原叶体的轮廓图,示各部分。

7.绘苹的外形、示根、茎、叶及其孢子果。

8.绘槐叶苹的大小孢子果、孢子囊及其大小孢子。

9.绘满江红(红浮萍)浮水叶的纵剖图,示共生腔及其内的项圈藻。

10.根据观察,归纳总结蕨类植物各类群的中柱类型。

11.通过对蕨类植物形态和构造的观察,比较其与苔藓植物的异同。

12.思考中柱的形成在进化过程中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