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播新闻:真实客观、遵循新闻职业规范
尊重新闻规律,遵循新闻职业要求,真实、客观地报道事实,发布新闻,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这是新闻业、新闻传媒、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责任,这是中西方新闻界的共识,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以贯之的基本要求。
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针对《时事简报》的不实报道批评说:“严禁扯谎,例如,红军缴枪一千说有一万,白军本有一万说只一千。这种离事实太远的说法,是有害的。《时事简报》不靠扯谎吃饭。”[37]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刘少奇要求新闻工作者遵循新闻事业的特点,以客观的形式报道新闻,注重新闻规律。1956年,他指出:“我们如果不敢强调客观的、真实的报道,只强调立场,那末,我们的报道就有主观主义,有片面性。”“为什么资产阶级敢于把我们骂他们的东西登在报纸上,而我们的报纸却不敢发表人家骂我们的东西呢?这是我们的弱点,不是我们的优点。”尤其是国内报道,“现在的新闻报道有偏向——只讲好的,有片面性。应该好的要讲,不好的也要讲”。[38]
1956年,刘少奇将视为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公正”“客观”“兴趣”等作为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对于西方的客观报道,他评价说:“他们善于运用客观的手法,巧妙的笔调,既报道了事实,又挖苦了我们,他们的立场站得很稳。”[39]在他看来,立场与真实、客观的报道并不矛盾冲突。1961年针对《人民日报》报喜不报忧的状况,他说:“你们报喜不报忧,只登好的,不登缺点、错误。我就不看你们那些头条新闻。”对于新华社的发展,刘少奇说得更加透彻——“新华社要成为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的新闻就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40]刘少奇主张新闻要讲坚定的立场,但新闻报道不能超阶级,强调要遵循新闻职业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进程的推进,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成为履行新闻责任的前提和基础。早在2002年,胡锦涛就提出了“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之后,又提出“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2008年,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在2009年的世界媒体峰会上,他又将其具化为“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2014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将其视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
尊重新闻传播规律,遵循新闻从业基本准则,就是要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尊重新闻价值、受众心理、传播技巧、传播效应等规律性的认识,按照信息生产、传播、接受的规律,尊重事实真相,及时、客观、准确、公正地报道新闻,披露所有重要事实,维护公众的知情权。2012年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新闻头条——美国校园枪击案,这是国际新闻首次作为头条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显现了党的十八大之后的新气象。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严格按照新闻职业规范与要求,进行采访、报道新闻,成为履行新闻责任的第一要务。
(二)舆论引导:顾全大局、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
新闻传播与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息息相关。作为阶级社会的舆论工具,大众传媒与国家权力的合作保障了整个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比如,2003年1月18日柬埔寨《吴哥之光》转载了影星素瓦南声称柬埔寨的吴哥窟应属于泰国的报道,结果引发了柬泰两国的一场外交恶战,最后事态竟然发展到了暴力对抗的地步。这场由一则不负责任的新闻报道引发的外交危机,甚至差点升级为军事危机,当时泰国军舰已驶往泰柬海域,战争似乎一触即发。新闻传播的是信息,引导的是舆论,但最终获得的却是人心。它看似有形,实则无形,却威力巨大。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就制造了萨达姆被暗杀、炸死、携眷外逃等虚假信息,伊军战俘中98%是因为受这种信息的影响,信以为真,发生了信念上的动摇,最后不战而败。
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角度,新闻传媒责任尤为重大。在舆论引导方面,要顾全大局,有大局意识,要讲社会效益,不能因眼前之利、传媒的个体利益而背离社会整体利益。具体而言,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的选择,要符合社会效益的标准,即有利于社会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稳定、发展与提高。这就要求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从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平衡传播内容、传播方式,正确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不涉密,不泄露国家机密,多反映人们的愿望要求,多宣传人们的生动实践,多做正面报道,防止因宣传不及时、不全面、不到位引发纠纷和矛盾。对有关敏感问题、政策性问题的报道,要从严把关,掌握政策,把握好度。尤其对一些错误现象的报道更要着眼于全局,保持头脑清醒,不猎奇,不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把错误现象炒热,只能误导舆论,干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比如,法治报道不能为了满足受众猎奇心理,过度渲染犯罪细节、犯罪心理与血腥场面。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更不能忽略新闻媒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国内的社会稳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在形容外交与外宣的关系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即“长机”和“僚机”。外交是长机,负责主攻;外宣是僚机,担负侧攻和掩护。国际问题报道在服从和服务外交上也应该是“僚机”。因为对国际上发生的事情作不作报道、评论不评论,何时报、怎样报、怎样评,在不少情况下都反映了国家的外交政策和立场,因此报道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自觉服从大局。
新闻工作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很强,这就要求在新闻传播中,新闻从业者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去自觉遵守新闻规律和政治规律,按规律办事,正确认识和处理新闻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正面引导,协调平衡,充分发挥化解矛盾与维护稳定的作用,使新闻责任得到切实、具体的落实。
(三)舆论监督:公正规范、注重实效
在社会大系统中,传媒的政治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社会舆论引导到有利于稳定社会和维护安全的轨道上来;二是通过舆论监督政府及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由此衍生出传媒的两大责任。新闻舆论监督被视为平衡社会、维护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行舆论监督是传媒的责任,是指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媒运用舆论手段对国家权力机构、公众利益、社会行为等社会系统的平衡发展与协调运转应承担的责任。在我国,传媒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信息沟通、政治宣传、舆论引导、经济建设的工具。这样的性质与定位,使传媒成为在国家权力与人民之间,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中介,肩负着沟通意见与思想、观察并反映舆情、促进人民与政府依法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协调社会系统运转的责任与义务:它不仅防范和反对不良因素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干扰与破坏,也防范和反对权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被腐蚀和被异化,同时也对公民中存在的不良风尚予以揭露和批评。
那么,新闻媒介如何做到——在行使新闻舆论监督职能时,尤其是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和批评、针砭时弊,既能正确引导群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设和愿望,又能准确地把落脚点放在党和政府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呼声的契合点上,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民群众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又看到前景和希望,推动党、国家与社会的稳步发展?
(1)舆论监督要公正,让事实说话,摆脱情绪化的民愤色彩,以理服人,同时保证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与准确性。毕竟,舆论监督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准确性与公正性上。舆论监督,也并不是要让舆论代替法律,而是要使事实真相大白于天下,并向维护公正的机关提示其必须遵循的行事原则。如果以民愤的名义干预司法,是非理性的甚至是非法的。
(2)舆论监督要讲实效,孤立的舆论监督是无效的。众所周知,舆论只是怀疑者而不是判断者;只是呼吁者而不是执行者;只是建议者而不是强制者,它不能代替法律。最佳途径就是以舆论监督为先导,通过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等各形式、多层次的介入互动与有效结合——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地展开,大胆地行使职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监督机制,这样才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才有可能在“结合”与“互动”中出实效。舆论监督还要立足中国国情,富有针对性,争取广泛的支持。没有来自党、政府和人民的广泛支持,舆论监督就无法有效实现。(www.xing528.com)
(3)要依法监督,做到制度化、日常化。由于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新闻批评,同时又主要是针对权力的批评,从采访、编辑到公开传播都会有一定的难度,遇到种种阻力,引起纠纷和官司的屡见不鲜。显然,由于我国的舆论监督缺少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所以存在着“法律两难”现象[41]。比如,法律的稳定性与新闻舆论导向的随机性的矛盾,法律的刚性与意识形态的弹性的矛盾等。如何解决呢?现实的做法就是,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新闻舆论监督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不公开抨击和诋毁人民民主专政,不公开抨击人民民主专政机关,不干涉司法审判,不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等。坚持舆论监督,更重要的是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实现舆论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42]。
(4)舆论监督要适度、有分寸,富有建设性。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政治行为,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大局。因此,舆论监督的“度”和分寸感的准确把握就十分重要。正确把握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辩证统一关系,必须学会“两点论”,处理好宣传的分寸、力度、口径、时机等问题。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批评报道为辅的原则;批评报道要抓典型,注意选择有普遍教育意义、有代表性的事例;既反映被批评对象的认识,也反映有关部门的处理结果;同时还要把握时机,不能只图一时之快而擅做主张,在报道的“量”上也要合理、适宜。指望纯粹依靠揭露性、批评性报道一鸣惊人的轰动效应,实际上是一条十分危险的新闻歧途。新闻舆论监督,重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新的矛盾,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向积极方面诱导。舆论监督不是简单的曝光、揭丑,重在建设和指导。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坚持“三个围绕”和“四个有利于”,“三个围绕”即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来进行;围绕改革、开放、稳定这个大局来进行;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目标来进行。进行舆论监督还要立足“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大局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因此,要选择涉及全局性的、对改进工作有着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进行舆论监督,而不是为了“猎奇”与“出奇”。
从传媒的文化属性——社会文化的教育工具而言,其功能是传承教化。通过教育,使文化知识与社会道德规范等精神遗产代代相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教化功能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及文化,传播知识,甚至直接参与兴办教育,如自1979年起在全国各省、各市创办广播电视大学。二是传播新观念新思想、维护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
作为“一面精神上的镜子”,传媒的文化功能不仅是正人衣冠与评判是非,它更多的是对文化传统与社会道德的观照,给大众提供一个精神层面社会化的基本标准。在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90%以上的内容是由媒体给予的。传播先进文化,提升公民素养,树立社会道德规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闻传媒的责任。
(1)传播先进文化。担任过美国语言学会会长的著名语言学家萨巫尔说过:“文化是传播的同义词。”文化凭借传播得以存在和普及,影响人的思维、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在新闻传播中,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播积极、健康、阳光的文化,而不是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提高大众的文化素养。
(2)引领道德风尚。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与社会流动呈现新的特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社会转型与改革所引起的社会心理变化,带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互联网加剧公共信息同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文化规范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变革,从而引起道德观念的无序等。道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媒的道德引领作用不容忽视。徐宝璜在1919年出版的被称为“破天荒”的著作《新闻学》中,把“提倡道德”作为报纸的六大职务之一提出来。马克思也曾充满诗意地说,报刊应当传播“散发着蔷薇般芬芳”的伦理精神,“真正的伦理精神,就像每一片蔷薇花瓣都表现了蔷薇的特质并散发出蔷薇的芬芳一样”[43]。规范并传播“真正的伦理精神”,正是新闻传媒的责任。
真正的伦理精神,其实就是体现时代风华、体现民族之魂、体现社会精髓的道德文化精华。比如,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其实也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比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44]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大众文化素养,促使人的自我价值得以真正体现,由“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是传媒所应承载的使命与责任。
(3)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价值观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最深层次的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因素。2014年,习近平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45]如果偏离、脱离了它,文化就会失去方向。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如此论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这些论述,为新闻传媒在文化导引方面,提供了尺度和准则,为传播内容规定了方向:从国家的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前进方向,要想保证自身文化安全,就必须坚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传播文化,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信息的采集、生产与传播各领域。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媒体的文化导引,还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即在传播现代文明成果时也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国外信息拓展受众全球视野时,也需要报道我们的国情以培养受众的爱国意识;在传播先进技术时也不能忘记人文知识的传递等。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电子传媒的兴起也会给部分受众带来文化断裂、精神空虚以及人际关系冷漠等问题,传媒需要对这部分受众进行恰当的引导,避免因媒体过分消费而产生失范行为。
(4)通俗生动,富有创新。先进的文化理念与鲜明的文化导引,要有实效,最终取决于受众的接受程度。文化本身是充满活力的,增加传播的创新性与生动性,才能让受众接受和喜欢。比如,央视网依托中央电视台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原创性,推出CCTV网络春晚,提升网络文化品质。2012年的网络春晚突出草根、原创、互动特色,发起“进高校选达人”“秀城市寻明星”“游子吟中国心”三大海选活动,分别走进北京30所高校、全国10座城市,以及洛杉矶、纽约等海外城市,共征集了1000多个健康、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网络春晚邀请了两岸四地及国际明星与女网警等网络红人以及农民工兄弟等草根同台演出,同时还吸引了巴菲特、比尔·盖茨、卡梅隆、成龙、姚明等国内外名人,以各种形式登上网络春晚。春节期间,2012网络春晚在CCTV综合频道、财经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高清频道、中国3D电视实验频道,以及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公交电视等终端播出。据统计,2012央视网络春晚共覆盖3.64亿电视观众,网络视频累计观看人次达880万,手机电视视频访问量近3000万次。CCTV网络春晚成为深受网民喜爱的网络文艺品牌栏目。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媒体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大众,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才能增加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满足大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国民精神文化素质。
2009年10月,在世界九大传媒集团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上,胡锦涛谈道,“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遵循从业基本准则,客观报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现实”。[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