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观七讲:喉舌与社会公器的不同认识

新闻观七讲:喉舌与社会公器的不同认识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喉舌与社会公器的说法,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资产阶级新闻观对于媒体功能、属性的不同界定与认识,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新闻观。用“喉舌”一词来形象说明媒体的性质与作用。此后,喉舌说法被再三提及。从党的喉舌到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喉舌,显现了新闻理念的进步与发展。(三)喉舌与社会公器,源于对媒体属性认识的根本不同喉舌论的说法,体现了这样的精神实质——新闻媒体是阶级社会的舆论工具,具有阶级性和倾向性。

新闻观七讲:喉舌与社会公器的不同认识

喉舌与社会公器的说法,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资产阶级新闻观对于媒体功能、属性的不同界定与认识,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新闻观。

(一)喉舌

在中国,新闻媒体被定义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要站在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维护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用“喉舌”一词来形象说明媒体的性质与作用。

喉舌源于马克思论及报刊使命所说“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报纸的最大好处,就是它每日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55]列宁也曾有报纸是“向群众进行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公开喉舌”的提法[56]。1929年,《党的生活》中提出,《党的生活》是一般党员的“喉舌”。1938年,国共合作抗战期间,周恩来在《新华日报》改版时曾提到,《新华日报》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前锋。新中国成立后,喉舌说法一直沿用、发展至今。1985年,胡耀邦在《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中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领导的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1989年,江泽民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既说明了新闻工作的性质,又说明了它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此后,喉舌说法被再三提及。2002年,胡锦涛又强调,一定要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在会上谈到,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使融合后的媒体继续成为主流媒体,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从党的喉舌到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喉舌,显现了新闻理念的进步与发展。

(二)社会公器

在西方国家,新闻媒体被定义为独立于政府、司法和议会之外的“第四权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新闻媒体是纯粹的、独立的、客观的、自由的,这是一种美好的新闻理想,但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在美国,私人资本几乎垄断了媒体的所有权。当一个经济利益几乎完全控制了信息流及其性质并用其谋取财富时,哪里还有什么独立、客观、公平的社会公器?实际上,媒体所有者在利用国家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比如报纸所有者利用国家出面来避免电话公司进入信息制作和传输业务。显然,媒体制度依附于经济制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私人资本的垄断意味着,所谓“独立”媒体发出独立声音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www.xing528.com)

(三)喉舌与社会公器,源于对媒体属性认识的根本不同

喉舌论的说法,体现了这样的精神实质——新闻媒体是阶级社会的舆论工具,具有阶级性和倾向性。究其哲学基础,则是建立于马克思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57]。按照此逻辑,作为上层建筑一部分的社会意识形态,新闻媒体理应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因此,新闻媒体自然体现了社会的性质,在社会主义中国,新闻媒体理所当然地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

社会公器与公共空间,都是仅存于假定意义上的概念,这种理念最早源于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其实质在于否定新闻媒体代表着一定的利益集团,否定媒体是有立场的,认为媒体是独立于司法、议会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是没有阶级立场和倾向性的。其自由、权利的说辞遮蔽了不平等,忽略了权力差异的现实。对于媒体而言,社会公器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但这种理想状态犹如柏拉图理想国,在利益纷争的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没有任何依附的社会公器是不存在的。

其实,不论喉舌说还是社会公器说,关键在于为谁说、说什么?这个道理如同科学是无国界的,而科学的运用则是有国界的、有原则的。说到底,最根本之处在于媒体究竟站在哪个立场、究竟为谁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