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媒的文化属性——社会文化的教育工具出发,传媒的功能是传承教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理念,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9]在当今社会,确保文化独立性与确保军事安全同样重要,传媒则是构筑文化防护墙的重要途径。
新闻传播活动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是最广泛、最具文化质态的社会行为之一”[30],它既是一种文化形态,又是一种文化载体,这是其有别于其他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凭借传播得以存在和普及,媒介则赋予文化以不同的形态。口传文化、印刷文化、电子文化,这是媒介文化经历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媒体的传播和普及教化,使文化知识与社会道德规范等精神遗产代代相传,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不是因为人类通过自身创造性的传播活动,储存信息和保存以往的经验并将其传授给社会的新成员,则人类的社会发展就无法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向前推进。”[31]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新闻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教化功能日益显现,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普及知识、提高认知
人类有求知的欲望,在自身认识能力和实践机会有限的情况下,更多的是依靠传媒。置身信息环境中,新闻传媒犹如一座无形的学校,源源不断地传播信息,提供着智力的支持。
以普法为己任的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从栏目设置上看——《天网》偏重于深层报道,提高观众对法理的认知;《法律讲堂》以面对面的形式,请专家介绍我国宪法、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等法律知识以及法律的历史变迁;《道德观察》以案说德,重在点评,强调道德的现实意义;《平安365》则以生动的形式,讲述生活中隐藏的危险以及应对的措施,强化公众安全意识的宣传与普及。这样,不同的栏目形态、不同的传播内容,共同构成了社会与法频道多层面、立体、互动的传播模式,从而为实现普法的传播效果与目标提供了有力保证。
媒体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窗口,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书本、课堂。在中国,研究数据表明,4岁到14岁的儿童平均接触电视的时间为2.22小时,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时间里,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长达1万多小时,远远超过他们学习的任何一门课程的时间[32]。从电视荧屏上,他们吸收了很多其年龄段不需要的经验,这些零碎的、不加选择就吸收来的内容,会产生所谓“温室效果”,使儿童心智早熟。从某种角度说,电视削弱了父母和学校的影响力,也就是说新闻传媒发挥着单位、家庭和学校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www.xing528.com)
显然,文化教育功能是通过传媒的介入才得以实现的,它具有开放性与非强制性,受众可以自由自在地选择新闻媒体和新闻信息内容,表面上表现为一种信息供给与需求,一种娱乐与被娱乐,一种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然而,正是在这种娱乐、消费之中,产生着教育的功效。这所“无形的学校”,可以超越时空界限,跨越地域限制,不断地传播新知识、新理念。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今天网络的新名词,可能就是明天街头的热词,今天电视节目里介绍的新时尚,可能就是明天的流行元素。传媒提供给社会的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而是可以满足需要、创造价值的信息。
(二)培育价值观、提倡社会道德、促进人的社会化
规范并传播“真正的伦理精神”,是新闻媒体文化功能所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生活方式或道德观念,一旦进入了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甚至发展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流行现象。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伦理精神”呢?其实就是体现时代风华、体现民族之魂、体现社会精髓的道德精华。它暗含着双重意味:继承与发展,继承传统的道德精华,并根据时代特点将之发扬光大,赋予新的内涵。这种“真正的伦理精神”也就是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它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33]新闻媒体通过对人的心理或思维经常性的影响与控制,使其提倡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得以传递到下一代,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这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如果人们具备了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主流价值观相吻合的、健康向上、积极进步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与行为选择就会适应社会发展潮流,能成功避免任何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主体意识与纯粹用物质利益组建的功利满足,使秩序得以稳定与发展。新闻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居高临下,应注重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身边平凡的生活和人去展现它、感知它,生动、鲜活地引导受众,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通过对某一阶段特定群体、个人或行业的行为进行评价,及时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使受众在明辨是非、褒贬善恶的过程中,深刻、准确地理解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20世纪80年代的张海迪、90年代的孔繁森到21世纪的太空英雄杨利伟、最美教师刘丽丽,媒体塑造的道德典范阐释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丰富与深化,并以其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人们,带动人们,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马丁·沃克曾说,“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34]作为“一面精神上的镜子”,传媒的文化功能不仅仅是正人衣冠与是非,它更多的是对文化传统与社会道德的观照,提供一个精神层面社会化的基本标准。按照传播学的观点,传播是人的社会关系得以实现与维持的一种机制。一方面,新闻传媒用其统一的符号首先在社会心理上取代了文化差异造成的排斥感。另一方面,对信息的依赖,使人们把传媒所营造的信息环境作为自己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和自身行为的重要参照系,从而使新闻媒体的文化功能得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