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至今仍无法对“新闻”下一个完满的定义,然而多数学者和从业人员都达成了新闻本源是事实的共识。那么,具备何种条件的事实才称得上是新闻?宋代大诗人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尚且如此,看新闻亦如此。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对于新闻的认识,也是见仁见智,各有不同。这就涉及新闻的选择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标准与尺度,也就是“新闻价值”的问题。
新闻价值,犹如新闻的取景框,明确新闻价值,就易于判断何种事实属于新闻范畴。然而,“新闻价值”的定义也和新闻一样,说法不一。这一概念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时间是19世纪30年代,当时正值西方报业由政党报刊向大众报刊过渡时期,报道内容通俗化、报业经营市场化是其显著特点。新闻价值论的出现,是经济发展与社会需要的产物,它强调从读者兴趣和需要出发来判断和选择新闻。德国学者迈克尔认为:“新闻价值就是选择新闻的标准。”[12]较于这一说法,德弗勒(DeFleur)和丹尼斯(Dennis)的观点似乎表达得更清楚些:“新闻价值”就是新闻报道的“潜在兴趣程度”。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则认为,新闻价值是指“历代新闻工作者用以判断什么样的事实能构成新闻以及衡量什么样的新闻报道胜过另一些新闻报道的尺度”。[13]
20世纪初,美国人休曼在他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明确使用了“新闻价值”(News Value)这个概念,新闻价值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术语第一次被提出来。他还提出了构成新闻价值的三个要素即“报道适时、事实的兴趣、令人惊奇的事件”,这标志着新闻价值理论在美国出现。1922年,李普曼在他的《舆论学》中提出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即突发事件、地缘接近性、个人影响及冲突等,进一步丰富了新闻价值理论。1933年,日本学者关一雄在其《报纸新闻研究》一书中,提出了新闻价值的“六元素”说,即时间的接近性、距离的接近性、著名性、异常性、发展性、感情性。美国学者华连在他的《现代新闻报道》一书中提出了构成新闻价值的10种要素,即时间性、空间性、重要性、独特性、戏剧性、斗争性、离奇、性的因素、情趣、猎奇。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再次掀起了探讨新闻价值理论的高潮,学者提出了构成新闻的12种要素;70年代又有人提出了新闻价值构成的20种要素。
从以上介绍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有多种多样的理解,但综合起来,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基本上包括了时间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异常性、冲突性、人情味、趣味性等,这几个方面成为西方国家公认的新闻价值构成要素,同时也成为其选择新闻的标准。
尼采说,有多少种角度,就有多少真理。显然,新闻价值是一种尺度,一种筛选、衡量新闻的尺度。它要确定公众要求在新闻报道中读到什么、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换一种角度,如果把受众作为新闻收受过程中的主体,而把新闻事实作为客体,那么新闻价值,即指新闻事实对于受众的意义,亦即新闻事实对于受众的作用和效用。
我国新闻界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初期开始关注新闻价值,但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分歧,分歧主要在于:新闻价值是一种主观判断标准还是事实本身客观存在的内在素质。按照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实践的反映和需要,同时也受到客观实践的制约,它存在于构成新闻的事实信息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再高明的编辑、记者也不可能将一件平淡无奇、本无新闻价值的事实变成新闻价值极高的爆炸性头条。新闻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那么新闻价值究竟是什么呢?能看得见摸得到吗?
我们认为,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所蕴含的、适应和满足受众兴趣与需要的各种信息要素的总和。其蕴含的信息要素素质越多,程度越高,新闻价值也就越大。它是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标准与尺度,也是新闻事实满足、影响受众的程度。不论能否在“新闻价值”的定义上取得一致,一则新闻的价值高低基本上是由事实本身决定,这也是新闻的本源何以为事实的立足点。至于本质以外的判断标准,至少有以下几点共识。换一种说法,也就是事实只有具备如下条件,才能从众多事实中脱颖而出,最后成为受众关注的新闻。
(一)重要性
指的是事实信息内容的重要程度。报道事件受影响的人越多,涉及的地域范围越广,成为头条新闻的几率就越大。比如重要的政治事件、经济事件,关系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社会事件,反映伦理道德和社会风尚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与人类社会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的变迁,重大科技成果等。总之,是事关社会进步、事关人类自身发展的大事要事,体现了社会发展进程的主流方向。事实信息内容越重要,新闻价值就越大。判定某一事实信息内容重要与否的标准,取决于其政治、经济与社会意义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与公众影响程度的多寡。比如:美国“9·11”事件、2011年日本大地震、中国第一艘航母下海试航、英国脱欧等,都因其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成为具有轰动效应的重大新闻。
(二)接近性(www.xing528.com)
事实信息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事实信息内容与受众在心理、地理、利益上越接近越相关,其新闻价值就越大。事件发生在受众聚集、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巿,往往要比发生在千里之外偏远地区的事件更受重视;但如果远离住所的地域是人们所熟悉的,也会受到关注。这源于人们的关注点总是首先聚焦在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上,然后再扩散到外围事物。因此,物价上涨、股市暴跌与食品安全,远比朝鲜核试验、叙利亚内战更为当地受众所关心。但一些典型事例,却因其蕴含的精神而能穿越时空,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比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在“走基层转文风”中推出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系列报道。报道人物虽地处边远,却因其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品格而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偏远地区的小人物,高尚的品德,默默的奉献,观众在平凡与伟大的碰撞中产生了共鸣。
(三)新鲜性
“新闻全在一个新字。旧信息没有一点价值,一个故事可以讲两遍、三遍,一本书可以再版数遍、数十遍,一条消息决不可能登第二遍,人们看一张报纸也很少看第二遍,更不用说几十遍。这是由信息的本质所决定的,信息就是稍纵即逝,就是不断变换求新。”[14]在新闻价值诸要素中,新鲜性是一个重要的、不变的要素。新鲜性,既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受众需要的重要原因。一般说来,事实越新,给受众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大,新闻价值也就越高。
(四)显著性
指事实信息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知名度。报道对象的名气越大则新闻价值越高,也就是名人效应。世界篮球巨星姚明在球场意外受伤,当然远比一个普通球员发生意外更受关注。比如,2011年5月1日23:35(当地时间),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附近的阿伯塔巴德,制造了“9·11”惨案、全球被通缉的基地组织头目、恐怖大亨拉登被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再如1997年8月31日,英国前王妃戴安娜在巴黎遭遇车祸身亡。作为英国王子查尔斯的前妻,戴安娜以美丽、亲和、慈善的平民形象获得了世界声誉,备受关注。离婚后的戴安娜与具有阿拉伯血统的富豪男友多迪·法耶兹在晚餐后一起离开里兹酒店时,为躲避狗仔的追拍,在巴黎隧道内高速行驶并失控撞向了水泥立柱,最终酿成惨祸。在这起事件中,集合了名人、艳情、皇室丑闻、富豪、谋杀,甚至还有宗教等诸多要素。新闻价值要素指数极高,事发之后,戴安娜之死迅速占据了世界各国报纸、电视的头条位置,成为爆炸性新闻。此后,有关戴安娜的新闻话题,也长期占据着媒体报道的重要位置。
(五)趣味性
是指事实信息内容对受众产生的兴趣程度。越是让受众感兴趣、触动人心、妙趣横生的事实,新闻价值就越大,可以迎合受众的好奇心。一些反常、新奇、有意思的事物常常会引起受众的关注。比如,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会预测胜负的章鱼保罗。它因“成功预测”了德国胜澳大利亚、加纳、英格兰、阿根廷,输给塞尔维亚、西班牙的赛果,而成为新闻明星。南非世界杯上,保罗8次预测,准确率达到100%。一条普普通通、生于英格兰多塞特的章鱼怎么能预测比赛结果呢?这一不合常理、不可思议的事吸引了媒体和大众的眼球。于是,德国奥伯豪森一个水族馆里的雄性章鱼保罗成了明星,甚至比赛场上的球星还要神秘耀眼。关于保罗每次赛前的预测,都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新闻。
当世界杯谢幕之后,章鱼保罗依然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关于保罗的退休、获得仿制的大力神杯、它的死亡、它的纪念雕像都成了媒体报道的新闻,引起了受众的关注。一个生命只有短短两年的鱼类,却能预知胜负,章鱼保罗的新闻里,隐含着许多不可思议的元素,迎合了受众的好奇心,而每一次赛前预测,又充满了悬念,在受众的眼里,保罗不是章鱼,而是能预知未来的精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