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新闻记者与新闻纸:外勤采访成果

中国新闻记者与新闻纸:外勤采访成果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访新闻,是外勤记者应做的工作。所以采访新闻,最要注意它的时间性。新闻记者采访的新闻有两种:一为未来的,二为过去的。本来以想象的推定为根据而从事于采访新闻,不免犯了胸有成竹的毛病,照例是不很适宜的。一件事情的将要发生,其变化真是瞬息万象,新闻记者欲采访这种新闻,须全仗临场的机警随机应变,迅速决定活动的方针,不能彷徨莫定,也不可墨守成规。把这些都准备好了,便可以着手去采访新闻。

中国新闻记者与新闻纸:外勤采访成果

采访新闻,是外勤记者应做的工作。这是无庸解释的。但新闻出在什么地方呢?怎么样才算是新闻呢?初次当新闻记者的人,往往感到这种困难的问题无从措手。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虽是一句老生常谈,但却能说出新闻的真确的意义。我曾把这句话改变为:“新闻寻人,不是好记者;人寻新闻,才是好记者。”这是说的新闻记者,不是指“新闻”而说。这二层:什么样子算是新闻,如何去找寻新闻,是两个问题能够解答,则采访新闻,自然不会感到困难了。

我们要晓得:新闻并不是一件固定的物品,虽没有如金苗钻石的不易发见,但也不是像瓦砾野草,俯采即是。新闻是有时间性的,是流动质的。一失时效,新闻便变成旧闻,没有披露的价值了。所以采访新闻,最要注意它的时间性。

其次应当注意的,是叙述的精细。譬如某日某时某处开什么大会,名人的演说,会场的布置,到会的团体,这些固然都是新闻的材料,但群众心理的描写更属重要,使喜怒哀乐,都留于纸上,第二天报纸出版,得以引起几十万读者的慷慨激昂的情绪,宛如身历其境,这种精细的描写的手腕,不是庸俗的人所能办到的,必须是出于学有涵养的人的手笔。

但这种团体的开会,机关的集议等等新闻,都是公开的,不足为奇,犹如我前面所说的新闻寻人。刚做记者的人,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采访的所在,但在一般能力优胜的记者,却不以团体的新闻为可贵,他们常用各种方法去采访重要而又为人们所不知的秘闻,又能使不失它的时间性,这便是我说的人寻新闻,是好记者的身手。

新闻记者采访的新闻有两种:一为未来的,二为过去的。

未来的事,并非指天文家的预言,是说一件重大的事故,在还没有发生以前,已预见端倪,因而欲采访其事的是否必须发生,和倘若发生则预测其日期等。譬如甲方将与乙方开战,虽还没有接触,但空气已经非常紧张了,一般人都感觉到开战就在目前,这时无论甲方或是乙方的重要官吏的行动,都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记者往往十分的重视,不肯轻易放过,而且复从事于间接直接的访问,以期得到所欲知的新闻。

这时所须要的是想象的推定和临场的机警。

本来以想象的推定为根据而从事于采访新闻,不免犯了胸有成竹的毛病,照例是不很适宜的。但是当一件重大的秘密的事故将发生之前,当局者无论如何决不肯质直的向新闻记者作负责的报告,那么新闻记者就有时候不能不用想当然的方法来推定了。不过在想象的推定以前,必须加以精密的观察,详细的调查,总期所想象的与事实的距离不相差过远,然后作疑似之词,留待续证。这是最安全的方法。否则一味的胡猜,有似幼童射谜,信口乱道,有失新闻的价值,是不应当的。

一件事情的将要发生,其变化真是瞬息万象,新闻记者欲采访这种新闻,须全仗临场的机警随机应变,迅速决定活动的方针,不能彷徨莫定,也不可墨守成规。因采访某事而得访问其事的主人翁,固属万全;但有时因其事关系重大,主人翁决不肯随便表示其态度。那时新闻记者便不能不为多方面的采访,以明其事的远因,近状,旁敲侧击,烘云托月,全在自己的机警,若只知向一个主人翁进行,而不知从旁探问,倘主人翁不见,或不肯表示意见,岂不是将无从探得新闻了吗?

所谓过去的事,也不是说旧事重提。乃是指刚才发生的事而论,新闻记者为要迅速地将其事的真相报告于几千百万的读者之前,愈速愈妙,愈详愈贵,晚报的记者想将其事的真相披露于当天的晚报上,日报的记者更要将其事的详细经过的真相刊登于次日出版的晨报上,晚报记者因急于出版之故虽不能如日报记者的有充分的时间,可以从容的记述,但其所扼的要旨和采访的方法,大致是相同的。

但怎样才能把新闻采访得到呢?明知道某处发生新闻了。若贸然前去,一点也没有准备,仍还是不得要领的,所以在采访之前,每个新闻记者都要能办到两种先决条件:一是平日的涵养;二是临时的工具。

平日的涵养是——

一、能操土语、国语外国语英语日语)。

二、明了各该地方的风土习惯和道路交通。

三、认识各阶级的要人,和火车轮船,旅邸,菜馆的职员。

四、有冒险的精神,灵敏的口才,胆欲大而心欲细。(www.xing528.com)

这种平日的涵养,是每个当新闻记者的必备的条件,不是临时可以学习得到的。临时应备的工具,因工作的互异,亦各不相同,但亦决非如外界所传的剪刀浆糊红墨水那样的简单。照我们的经验,至少应备有下列各种用品:一、自来墨水笔或活动铅笔;二、日记簿并须记录各阶级要人的姓名,字号,住址,电话,办公或会客的时间,及其汽车的号码;三、摄影机。

把这些都准备好了,便可以着手去采访新闻。但这也分两种方法,为新闻记者所不可不知的:一、是因人访问;二、是因事访问。

一、因人访问——刚发生的新闻,当新闻记者得到最先的报告之时,某事已成为过去的了。过去的事,新闻记者既未在场亲历目睹,则欲知其事之如何发生及其经过,现状及其善后,新闻记者于是乎不得不着手采访。以明其真相,探其究竟。因人访问云者,譬如说认定了某人为某一事件的主人翁,如一机关的主任、一商店的经理、一团体的会长等等,设法访问,以求其事的经过的真相。还有一种访问,为其人与其事无甚关系,如遇有重要问题、或特别事故发生,特访问一时局要人或专门学者,征求其对于某一问题某一事故之其个人的观察与意见,披露报上,为读者的参考。譬如为上海租界华董问题,与唐少川先生的谈话,为裁厘加税关税自主问题,与马寅初先生的谈话等都是。

新闻记者因人访问,应注意下列数项。

1.对方的研究——访问之前,必须研究对方之为何如人。若对方为政治家,则其出身,经历,党籍,及其在党内之地位,与当局要人的关系。对方为实业家,则其所经营之主要事业,及其事业之成功,失败,与实业界有力者的关系,在实业界的地位,有无新兴的计划。若对方为新来的外国人,则其来我国的使命,更须加一番研究。如不了解对方为何许人,漫然会见,不唯谈话难得要领,且,易为对方所轻视。既知对方的为人,在访问的时候,务先与以好感,则自能得满足的谈话。也有一种素性不喜接见新闻记者的人,对于此种人,则必择其所好之题目作引子,然后徐徐入于本题,也就不难得良好的结果了。

2.质问时的注意——新闻记者须具临机应变之才,于行访问时,尤为需要,然必须先将质问之条项,加以准备,方能免临时失措之虞。世有一言见询即滔滔不休者,如遇此等人,则新闻记者诚无所劳,但其人恣意放谈的结果,往往溢出题外,而于本问题,反不得何等要领,所谈的话,更不知从何处记起,故对于此等人,不可不预定质问的方针。反之,若对方为沉默寡言的人,不论如何发问,一二语外,漫无所答;则更须豫定问答的程序。

无经验的新闻记者,常问人家“有什么新闻吗”?这实是不智的话。盖成否新闻,可由自己的观察而定,不应问及常人,常人所谓好新闻者,以新闻记者眼光视之,多无何等价值,而于常人绝不注意之中,往往能寻出极好的新闻来,此语为初做新闻记者的人易犯的毛病。

又于质问的时候,须竭力避免“直接质问”的语句。所谓直接质问的语句,便是被质问者可以用“是”或“否”一语回答的话。譬如去访问一个某重要人物,问他说:“听说阁下将于某日赴某处,有这话吗”?被质问者往往答以“是”或“否”,此种答语,于不喜与新闻记者会面的人,多借此以塞责。而往访的记者每易不得要领。故质问的语句应改为间接质问,如“足下什么时候出发呢”?则被质问者势不能不答以确定的答复了。若恐对手万一不答时日,则可发推测的质问,不强求其答,但求其确认,可用“眼看某月某日阁下就要出发了”的口气,自会奏效。此不过略举一例。随机应变,当在新闻记者的神而明之。

3.谈话外的材料——访问之目的,固在记取对方的谈话,而谈话以外,尚有许多好材料。例如:对手的居处,服装,容貌,态度,以及其左右的伴侣,会晤时的景趣话,都可以拿来作为记事的点缀。

4.对方的态度——谈话中应向对手表充分之敬意,自不待言。然尤当注意观察对手方的态度和颜容。其效能:一、可借表敬意;二、可使对手知我喜聆其言,自发快谈于不觉;三、可察其言之是否出自肺腑。如不善察对手之态度与颜容,则将无由形容之,即令写出,也必失真相了。

5.意外之线索——与人谈话中,凡偶获意外的线索时,应注意:一、不可深问,盖恐对手随口话出之后,忽尔反悔,不复续说,甚或取消其说,或嘱记者勿为宣布。二、不可急遽告别。如以良材入手后欣喜之余,恨不能立时返社,匆匆告别,则亦有被对手察觉之虑。故务守沉着态度,徐徐为二三闲话,然后归去,方为上策。

6.载否之预约——如对手方发出“此事不可登载”或“此不过语君耳”等话,则宜力为谢绝,盖往访问之目的,本在获得新闻材料也。倘一旦与对手方约定暂守秘密,就道德言之,亦不宜为之披露,务始终守其秘密。此不特有关于个人的人格,即于全体新闻记者的信用,亦是很有关系的。

7.权作我之良友——对于对手,当存一长相交的观念。羁旅一晤,后会有期,何况“人生何处不相逢”;所以新闻记者认识一人之后,其人无论为何阶级者,应存一“我所认识的朋友”的观念,既可备他日再有事故发生时的访问,又可于新闻采访外占不少的便宜。

上列七项,都是因人访问所当注意的事项。

二、因事访问——因事访问的方法,大致与上述相同;但是因事访问,在人的访问以外,或无人可访之时,那么新闻记者便应自觅线索,兼施用侦探家惯用的手段,或查验出事的地点,或探访其邻居戚友,虽间接复间接,亦必须得到其事的大体而后已;大体既得,乃再访之于医院的医生或公安局的警士等等,必须用多方面的方法。集多方面的材料,汇合而参考之。又因事访问重事实而不重意见,与因人访问的只探询其人的意见不同。采访的范围既属多方面的,那么难免采访得相反的报告,新闻记者于此,便当运用精密的观察,慎别取舍。譬如有一个人被杀,凶手已逃走,新闻记者采访新闻时,既不能与死者作最后的谈话,又不能向凶手问其所以杀人的原因,自然非采询于被杀者及凶手以外的人不可。但是凶手以外的人,对于杀者的感情,各有不同,于是批评互异,意见纷歧,新闻记者当在此各方探询之时,最要注意者为求事实,不重意见,有时候简直可以放弃各个人所发表的意见而但求其被杀的时间、地点情形善后,被杀者的身世职业,平日的行为等等;对于被杀的原因,既发见相反的论调时,即略而不记,亦无不可。此为因事访问的主要之点。

采访新闻,本来不是有一定的成法的,如何便利,如何能得到要领,这些都在新闻记者运用自己的技能。这里不过略举一二成法,神而明之,要在新闻记者自己的领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