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昌族葫芦箫和傣族乐器,适用于民间曲调和舞曲

阿昌族葫芦箫和傣族乐器,适用于民间曲调和舞曲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葫芦丝,是流行于傣、彝、阿昌等民族的乐器,又叫葫芦箫。葫芦丝是簧管乐器,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葫芦丝音色柔和,常用于独奏和合奏。阿昌族的葫芦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在西盟佤族,称葫芦箫为“拜洪廖”,3根箫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的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

阿昌族葫芦箫和傣族乐器,适用于民间曲调和舞曲

葫芦丝,是流行于傣、彝、阿昌等民族的乐器,又叫葫芦箫。葫芦丝是簧管乐器,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内,在插入葫芦内的竹管下端,都嵌有铜质簧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前六后一)。

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因而能吹奏出各种和音。葫芦丝音色柔和,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阿昌族的葫芦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语称“拍勒翁”,用葫芦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长6厘米,主管长50厘米,副管分别长33和17厘米,在两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侧,分别留有一条竹片,用细竹条与主管捆扎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称葫芦箫为“拜洪廖”,3根箫管插入葫芦底部,用蜡封固,上端的竹制吹管仅长两厘米。尤为独特的是,主管除开有7个音孔外,在正面的最下方还开有两个气孔。主管演奏旋律,两根副管发出纯五度音程的持续音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续音或需要单持续着时,还可将副管堵住。(www.xing528.com)

葫芦箫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音域扩展为14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箫。其中的六管葫芦箫,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