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乐律考拾:简牍文笔与造字的转变

先秦乐律考拾:简牍文笔与造字的转变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历史上文风的一次大转变,是由重造字向重造词转移,这缘于佛经的翻译。因感悟于“反切”,又开启了造词的意识。而在简牍时期,记录的举措则多依靠造字,致使大量古僻字的产生。可能是指直吹之笛,或是为方便在竹简上书写的笔法。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字库的扩大,应有逻辑可循。目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正在进行汉字字形的建档工程,已整理了七万多汉字。其中很大部分属甲骨、简牍时期的古僻字。

先秦乐律考拾:简牍文笔与造字的转变

中国历史上文风的一次大转变,是由重造字向重造词转移,这缘于佛经的翻译。魏晋为始的译经大师从梵文的“声明学”中受启,创造了中国古代的“反切”注音法。因感悟于“反切”,又开启了造词的意识。唐代佛教词典《一切经 音 义 》中 的 词 目 ,如“练习”、“锻炼”等,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就是借字造词的成果。今天国人一般只要掌握三五千汉字,就能较通顺地阅读中文著作,实是在享先人造词之福。而在简牍时期,记录的举措则多依靠造字,致使大量古僻字的产生。

长沙马王堆3号墓18号竹简

如,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过两支卷在竹简中的管乐器,在同墓出土编号为第十八的那枚遣策竹简上,写有这两件乐器前所未见的称谓[27],引发过讨论。

观察笔顺,其实此字的下部是金文(竹)[28]偏旁的别书,而上部的(苗、曾)[29]则近(田)[30]字。偏旁颠倒在先秦的甲骨文、金文中都有案可循,比如(闲)[31](阑)[32]等。很可能这是竹简过窄书写不便所致。据此,我怀疑很可能就是“笛”字在先秦的某种别书,因在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易经》中,已载有今存最早的“笛”字[33]。(www.xing528.com)

长沙马王堆帛书
上的“笛”字

据汉代马融《笛赋》:“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簻便易持”[34]的记载推测。可能是指直吹之笛,或是为方便在竹简上书写的笔法。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字库的扩大,应有逻辑可循。问题是古汉字的积淀庞大,以现在掌握的证据,还很难梳理这些字的衍生脉络,可能只有借助高智能汉字字形软件的支持。目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正在进行汉字字形的建档工程,已整理了七万多汉字。其中很大部分属甲骨、简牍时期的古僻字。希望此项工程能为古僻字的解读出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