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音乐教育:探究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音乐教育:探究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洪堡的独特的教育理念中,大学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于各种科学的统一性有相当的了解,其次要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能力。当然,艺术教育不是教育内容的全部,但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期待着艺术教育能够真正成为大学生们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学科。普通高校对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艺术课程,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主要是为了提高音乐审美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修养及自身的整体素质。

高校音乐教育:探究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一)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渗透,教育界逐渐认识对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国家也自上而下地颁布条例,希望各高校能够认识到综合艺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素质的重要启示。但是从整体来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关于这点,我们的前辈老师们曾经做过系统的总结,在这里,我主要强调两方面问题:

1.高校领导对于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教育界有一句约定俗成的名言:“大学校长是赋予大学灵魂的人。”由此又引申出另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风格,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这些话的意思是说从大的方面来看,一所大学办得好与不好,有无特色,培养的人才是否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校的校长。

德国教育家洪堡开了创办现代化大学的先河。在洪堡的独特的教育理念中,大学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于各种科学的统一性有相当的了解,其次要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能力。

美国是世界上的教育大国与强国,拥有着世界近三分之一的大学和近二分之一的顶尖大学。美国的哈佛、耶鲁等大学已经成为世界大学中最声名显赫的金字招牌了,它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办学理念,耶鲁大学年轻的前校长赖文的治校方略是:“通识教育以教育本身为目标,与实际的功用无关;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自由思考的能力,除此以外,别无其他目的……”哈佛大学的前校长陆登庭提出:“大学应该提供通识教育”的理念。

历数上述以及其他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都是将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人才放在首位的。而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符合社会、时代需要的合格的人才呢?一般来说,一个有着丰厚的文化修养、理性或感性或理智与情感能协调发展、有良好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和探索未知的能力的均衡而全面的创造性人才,就是一名合格的人才。

首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积累并沉淀丰厚的文化修养,一个人在从小到大的学习当中,通过不断的接触学习,也会使文化修养逐渐增加。

其次,由于我们的普通教育一般都侧重于语言数学智能的发展,因此学生的思维方式多是线性的和连续的。但个体的发展不应该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多向的、全面的。理智成熟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却不是唯一的方面,感知、情感、想象力等感性方面的成长也是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没有这方面的发展,就难有人的全面发展。

再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拥有创造或创新性能力的人才是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的能力。自我设计是人才成长的一个基本规律,几乎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选择和设计自己的职业的,正如一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第一步的自我设计,自我实现就是成才关键了。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按照自己设计好的人生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去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经济学家特纳指出:“中国大学教育的问题是,怎样使教育以中国实际为基础,不以外国模型为基础,使教育人生化,与中国生活的实际事实相关联。的确,学若不能致用,那么读书就成了读死书,更谈不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总之,创造教育和创新型人才这一类的词已被现代人们所熟知,并充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了。当然我们还要了解艺术与上述条件的关联。在《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的序言中指出:艺术教育有益于学生,因为他能够培养出完整的人,学习艺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修养的形成。艺术能直接联系人与经验,架起词语和非词语之间,以及逻辑和情感之间的桥梁,以便更完美地理解整个世界。艺术教育还有益于社会,因为学生学习艺术能够获得有利的工具,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类古今经验;学会借鉴尊重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表达方式;学会解决问题的艺术方式,为各种人类的环境提供表达、分析和发展的工具;理解艺术的影响;分析非词语的交流,并对有关文化的产物和问题做出明智的判断;用各种方式交流思想和感情,增强自我表达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艺术的内在价值,艺术教育的价值主要在于艺术本身,他能提供其他学科和途径所不能提供的审美经验。因此,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有人会认为,在这里花费大篇幅叙述这一切已为人知的规律有些多余,然而,虽然这些道理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却仍有强调的必要。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国内的教育从基础教育至高等教育始终没有走出分数统治一切的阴影,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造性,高分却低能,在大批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里,人们失去了认同自己与认同他人的能力,几乎没有人能指出自己对社会的确切贡献。学生们疏于思考,不懂研究,缺乏个性。也许这样说显得过于绝对,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学生当中存在大量这样的“不合格”的人才。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大部分的校长们把办校的目标盯在如何扩大建校规模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上面。而不是更加看重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上,因此就出现了公共艺术教育只开办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停办的现象。当然,这也只是个别现象,不具有代表性。但仍然希望我国的大学校长们能真正地重视起公共艺术教育。当然,艺术教育不是教育内容的全部,但它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期待着艺术教育能够真正成为大学生们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学科。

2.授课教师本身对普通大学生的艺术教育认识不足(www.xing528.com)

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课程还是一个不甚完善与成熟的课程,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各个高校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与分歧,这直接导致了授课教师对整个授课内容及方式方法的含糊和混淆。

普通高校对于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艺术课程,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主要是为了提高音乐审美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修养及自身的整体素质。然而,由于社会发展的种种原因,我国中小学音乐及艺术教育的情况是非常不健全的,其中有社会经济基础的原因,有长期以来艺术课不被重视的原因等。总之,我国中小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发展较为落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情况尤为严重。在这个前提下,升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们其实并不具备他们应该有的艺术基础,作为连锁反应,授课教师的本能反应是为这些“缺课的”大学生们“补课”,而作为中国的音乐课一向有“重艺术技能、轻艺术理论和艺术文化修养”的传统,因此,很多的普通高校的艺术课程又被各种技术、技法、理论所包围,学生们觉得枯燥难懂,一旦产生厌烦心理,则新一轮的恶性循环便又产生。技法、理论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基础,要想在深层理解接触艺术,是完全需要这个基础的,但普通大学生的艺术课程更加需要的,是基于对文化的一种思考的方式,及其相关的内容,比如艺术欣赏课程。

(二)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应加强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就是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实际上,艺术欣赏就是人们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再创造,从中获得艺术审美愉悦的过程。艺术欣赏既是受动的,又是主动的。它的受动性主要是由于有具体的艺术审美对象的存在,欣赏者不可能摆脱欣赏对象对他在欣赏内容方面的规范,欣赏者的欣赏心理过程总是依据这艺术作品的形成和内容而展开的,而他的主动性则在于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主动排除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干扰,充分驱动自身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专心致志地去寻觅、探索、预测、期待欣赏对象的变化与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由于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只有通过欣赏主体的再创造才能表现出其价值,欣赏者在艺术欣赏活动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而且,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欣赏同艺术创造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因此,艺术欣赏活动主要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正因为这样,艺术欣赏才具有较强的审美育人功能,特别是它能有效地培养欣赏者的创造性、自主性、想象力等多种良好的个性品质,而不管欣赏者是伟大的艺术家,还是艺术素质不很高的普通人。一个人艺术修养的高低,实际上主要体现为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水平的高低,而对于一个普通人(非艺术专业)来说,可以进行艺术创作的条件与机会是微乎其微的,更多的时候是由艺术欣赏来承担的。

有的学者认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涉及许多方面,首先,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其次,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第三,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第四,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阅历。而在其中,“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多听音乐就能培养和提高耳朵的音乐感;多看绘画就能训练和发展眼睛的形式感;文学作品读得多了,读得熟了,也就有了比较,有了鉴别和欣赏。——显然,人的艺术修养只有在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中,才能不断丰富和提高。”

艺术欣赏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欣赏者对艺术作品进行了重新构建。我们可以理解为艺术作品就如同一台发动机,它会充分发动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会根据自身的经历、学识基础、个性特征及情感去创造审美形象,从而使艺术审美对象带上了独特的个性创造力的印记。卡西尔曾说:“为了冥想和欣赏艺术作品,他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他。我们若不在某种程度上重复和重构一件艺术作品得以产生的创造性过程,我们就不会理解或感受它。而且,我们不可能身处艺术形式的王国中而不参与到这些形式的创造活动中去。由此可见,真正的艺术欣赏是不可能没有创造的,艺术欣赏活动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对欣赏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掘的。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李四光钱学森等的科学创造的历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想象是艺术的生命,没有想象,艺术便难以生存,而艺术欣赏更是与想象有关。按照美学的解释,任何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总会留下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这都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去丰富和补充。音乐艺术对于大脑的想象力是一种促进和激活,音乐的感官作用是非具象的,它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都会给人留下广阔自由的想象空间,使人富于幻想,活跃思维。欣赏者运用想象力对艺术作品所留下的空白的填充,恰恰是艺术欣赏活动使人获得审美愉悦体验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正是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再创造的过程中,欣赏者的想象力获得了充分发挥的机会,并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高。正如我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所说,他的非凡的想象力除了来自勤奋和汗水之外,还得归功于自己的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良好的艺术功底。

除以上论述的艺术欣赏对于普通大学生的适用性以外,由于他们的年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等已经脱离了少儿时期的稚嫩,正在向成熟化发展,在青春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有艺术实践的需要与表现欲(当然,这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但是,由于艺术技能及心理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学生接触艺术的方式应该是艺术欣赏课程来承担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既然我们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是要把审美育人和培养创造力结合起来,去关注培养学生的洞察、想象、思考等创新能力,那么,更应该注意加强艺术欣赏教学,这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培养人才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