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与绘画艺术:相互联系与影响

音乐与绘画艺术:相互联系与影响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与绘画的相互联系已经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论题。音乐与绘画这两门艺术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可以说,音乐是无形的绘画,绘画是有形的音乐。线条可以说是音乐中最主要的绘画性因素。印象派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音乐流派,这种音乐流派的形成,一方面是受了象征派和唯美派诗歌的启发,另一方面则是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音乐家德彪西。

音乐与绘画艺术:相互联系与影响

音乐与绘画的相互联系已经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论题。由于这两种艺术品种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差异与表现形式的不同,使人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绘画是表现瞬间的、可视的空间艺术,而音乐是表现人们心灵声音的时间艺术。但各类艺术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与绘画这两门艺术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可以说,音乐是无形的绘画,绘画是有形的音乐。关于这两类不同的艺术,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它既不能像绘画、建筑雕塑那样再现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甚至创造三维空间,又不能像诗歌那样用语言表达明确的观念、意义。音乐没有直观的造型性和明确的语义性,但是可以通过音响的连接、组合,以声调的变化,节奏的展衍,旋律的运行,反映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节律。不受空间造型和语言概念的局限,直接诉诸人的心灵世界,有着巨大的概括性、表现性和渗透力,能够同所有艺术建立亲密关系。绘画则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品位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造型性和静止性。它是一种空间的艺术,它可以固定下来保持不变,能真实地、生动地描绘一切有形事物。从重大的社会历史时间到日常生活琐事,从千山万水到一花一草,都能够加以表现。而这两个艺术种类之间又有着极其密切而深入的联系。音乐史家安勃罗斯曾说“音乐是心灵状态下的最伟大的绘画”。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共性。

首先,音乐与绘画在整体结构和外部形态上有一定的对应性。音乐的节奏又有旋律的骨架之称,因此它可以和美术作品的构图相对应;音乐作品旋律的进行,可以和美术作品的线条、造型相对应;至于音乐与色彩的对应关系则更为密切。有人说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置勾画出来的线条。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因为音乐中的旋律一方面体现在纵向的音程关系上,即音的高低关系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横向的时间关系上,两者缺一不可。线条可以说是音乐中最主要的绘画性因素。绘画中的线条是构图的基础,也是组成具体可见的视觉形象的基础;音乐中的旋律线是一种抽象的线条,人们不可能从音乐的旋律中感知到某种具体的形象。从它们与色彩的关系上看,音乐与美术常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音乐是十分强调色彩的,因为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重要的形式。音乐中的色彩只能体现在音响效果上,它实际上是一种音响的色彩。从物理学的角度上说,音乐中的音色和绘画中的颜色都是一种波动,即声波和光波。声以声波传播,色以光波传播。声波振动有响度的强弱和频率的高低,我们称之为音阶、音调。光波的传播有长短不同,我们称之为色阶、色调。以色阶与音阶为基础的色调和音调的调名可对应排列。中国古代就有五色对应于宫、商、角、微、羽五声。牛顿在物理学的色光实验中,也曾证实音阶中的各音和色阶中的各色可以完全对应起来。现代的音谱和色谱中也有七种对应排列,即音阶的唱名:1、2、3、4、5、6、7(读为do、ra、mi、fa、sol、la、si);色阶的色名:赤、橙、黄、绿、蓝、青、紫,它们是可以依次对应得上的。亚里士多德也曾认为,在各种不同声部共同发声时,音乐把高音和低音、长音和短音混合在一起创造出统一的和声,也创造出与此相类似的色彩感觉。

其次,这两门艺术有着共同的性质——最终归于人的大脑之中,使人们在感受中引起思维想象。它们在所表现的内容上也具有一致之处,这就是表现艺术家心灵深处微妙复杂的情绪变化和对客观事物的瞬间印象。音乐形象和美术形象都具有感情化的审美特点,两者在传达审美效应时,达到了节律与意境的契合。人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都会有心理上的变化,从而产生联想与心灵体验。虽然由于个体差异不同而造成欣赏时的差别,但这种联想与体验绝不会是主观任意、不着边际的。也就是说,这种联想与体验会被限制在作品的主体情感与思想内涵之中。比如,在一定的音乐环境的刺激下,人们会产生一种内心视像,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美术作品所展示的具体艺术形象正好为音乐欣赏中的这种内心视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发与基础,使我们感受到的音乐绘画所构成的内心视像更加清晰。这二者都能给人一种美感愉悦、心灵满足与精神慰藉,它们所表现的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就能够达到节律与意境上的沟通。因此在音乐欣赏中,借画面艺术形象的引入与展示,使欣赏者进入一个由动态(时间)到静态(空间)再到动态的过程,形成了由听觉——视觉——听觉的审美框架

再次,音乐绘画流派与作品的相通性。印象派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音乐流派,这种音乐流派的形成,一方面是受了象征派和唯美派诗歌的启发,另一方面则是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音乐家德彪西。印象派音乐色彩的应用与表现是他最有效果的艺术形式,他不注重勾画明确的轮廓和旋律,取而代之的则是融化在音乐中的色彩,他通过色彩表现对光、空气、云雾太阳大自然的感官印象,所以,音乐中曲式结构往往被淡化得模糊不清。作为印象派,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他们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色彩在作品中的应用与表现,他们通过色彩来达到艺术的审美,以至于视色彩为艺术的生命。

至于现代抽象派绘画较之具象造型,更能开拓想象、联想的领域,与抽象性的音乐艺术,表现出更为特别的通感关系。他们以色块、线条组构几何形体,追求“无物象”的抽象形式,他们的绘画思想和创作实践在艺术通感的理论建树和实际运用上是有贡献的,其中尤为重视色彩与声音的通感。俄国著名画家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和音乐是同构的。在他素有“现代绘画的启示录”之称的《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根据“声音—图形”的通感理论,用音乐说明绘画的抽象性质,其中特别具体地阐明了色彩与音调在感情表现中的对应、象征关系,他认为抽象美术和音乐二者都是以抽象的表现手段解释着某种美,反映人类心灵的共鸣,使观者或听者形成一种审美体验。同时音乐和抽象美术具有同构性,更能产生一种色听联觉,即由一种色彩感觉引起另一种听觉的心理活动,并相互融合得到一种创造性的新感觉,比如高音引起浅色,低吟引起深色等。所以抽象派的绘画比其他流派的绘画更接近于音乐。(www.xing528.com)

20世纪多元多变的时代特征,带来了音乐、美术领域的流派纷呈,我们可以从毕加索、马蒂斯的画中聆听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的音乐,从蒙克、康定斯基的作品中体会到勋伯格表现主义音乐中不安、苦闷、孤独和暴力的那发自心理深层的音响。我们还可从波洛克的“行动绘画”中感受到约翰·凯奇的偶然派乐音等等。

如果说,西方音乐与绘画追求的是“块面组合”中色彩的鲜丽与浑厚,技法中讲究透视中的“光影素描”的明暗对比,那么中国的传统音乐与绘画则是以“点线结构”形成了自己的技法特征,显示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间感。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追求的是一种“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美学风范,色彩运用上讲究“以墨调色”。中国画不拘泥于形似,造型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笔墨生气韵,“造响于无声”,追求一种气势流畅、情韵连绵的音乐美,旋律中呈现的散板、散拍正如画中线条的飘逸气韵。而古琴中吟揉、推拉、绰注、打带的技法则似于画中水墨于宣纸上凝聚疏旷的自由赋型。这种音画艺术形象的双向开放与情感互动的心灵体验更多只能是一种意会,常常是语言无法代替的。所以,与西画相比较,中国画更趋向于诗歌和音乐。

与前面提到的音乐与绘画的形式、性质上的趋同相比,很多音画作品更是直接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相通性。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一首音乐给画的杰作。作者在总谱标题下面,对乐曲内容做了如下的文字提示:“在中亚细亚风沙滚滚的大草原上面,传来和平、安详的俄罗斯歌声。接着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和东方曲调的特殊旋律……”看过这段文字的描述,再来欣赏音乐,在我们的视觉上将会幻化出一幅富有中亚风情的油画。用音乐来表现绘画的还有作曲家柯普兰的《林肯肖像》,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的交响乐《画家马蒂斯》,以及我国作曲家创作的《西藏音诗》《黔岭素描》等。俄罗斯19世纪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直接以绘画为题材,创作了著名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这是他为悼念画家、建筑家加尔特曼而写的,以乐曲“描绘”画展中亡友的十幅遗作,表达他深深的怀念之情。这一类音乐可称为“乐中有画”,最鲜明而直接地表现出绘画与音乐在精神上的联系。

在美术史上,出现过许多用绘画表现音乐的大师和杰作,如美国早期画家华尔特狄斯纳,他曾根据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创作了三幅画,使欣赏者看到这些作品就好像听到了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的鸣响。另一位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近代著名绘画大师惠斯勒,一生试图把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在这方面他做了有益的努力,有着突出的成就,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音乐画家”。他采用音乐术语为他的画命名。他把自己创作的《白衣少女》称之为《白色交响曲第一》,《母亲的肖像》称之为《灰与白之合奏》,《茫茫之夜》则称之为《夜曲》。在我国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盛大的歌舞场面的描画,往往让观者沉浸在当时的盛世歌舞的美妙之中。

综上所述,正像文学语言有听觉、动觉和视觉三种素质一样,音乐和绘画的艺术语言也含有这三种表情倾向性。它们可以突破自己形式的表面的局限性,表现看得见、听得着、感觉得到的现实世界,从而把握艺术的内在真实,绘画是给人看的,却可以使人听到音乐流动的音响;音乐是给人听的,也可令人在视觉中看到形象的画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