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娱乐消遣与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探究

娱乐消遣与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探究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功利性活动量过大时,机体就必然要求一种紧张后的松弛,此时动物也会表现出消闲式的“无目的”运动,以使机体内部得到调整和休息。那些为广大听众创作的轻音乐,以及现代社会出现的种种通俗音乐形式,其创作目的都是让世界上的广大听众获得娱乐和消遣。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欣赏音乐的目的并非为了专门学习音乐知识、了解音乐乐曲结构,而是将听音乐当成工作之余的调剂,希望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与消遣。

娱乐消遣与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探究

音乐的娱乐功能早已是世人的共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谈到音乐的三个作用时,对音乐的娱乐功能做了论述。他说:“关于音乐,它也许要引起疑问,现在大多数人从事音乐只是为了乐趣。”孔子在谈到音乐给人的享受时说:“乐者,乐也。”《论语·述而》中甚至这样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个记载写的是孔子在听完音乐后所获得的愉悦心情。从音乐起源上看,在音乐发展的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音乐的娱乐作用。从高级动物的游戏中可看到,任何高级动物都有自身的运动欲。当这种运动欲在追求实际功利性物质暂时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自发地表现出“无目的”的运动。当功利性活动量过大时,机体就必然要求一种紧张后的松弛,此时动物也会表现出消闲式的“无目的”运动,以使机体内部得到调整和休息。

人类从猿进化到现代人,至今仍然具有机体内部自身运动的本能。所以当人在从事完繁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后,在音乐中得到短暂的休息和娱乐,以此调节人体的生物规律,完全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例如,有很多人在工作后喜欢去听一场音乐会,目的就是为了缓解身心的疲劳,放松自己的精神。除了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外,大多数人都是一种无目的自由欣赏,在音乐的起伏律动中获得一种身心的愉悦。那些为广大听众创作的轻音乐,以及现代社会出现的种种通俗音乐形式,其创作目的都是让世界上的广大听众获得娱乐和消遣。即便是交响音乐等高级形态的音乐作品,在令听众获得一种快感、启迪和逻辑形式推理的同时,娱乐的因素也一样存在。因为听众在欣赏音乐、唤起感情和理解作品的同时,人的自身能量已经在随着音乐情感的引发而获得释放,从而自觉不自觉地获得一种能量转移后的快乐,达到休息和放松的效果。

专业从事音乐的人听音乐,往往从情感和乐曲结构中得到认知,而一般的听众则不同,他们不会关心乐曲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只会从感官上得到音乐的刺激,在节奏的高低起伏中获得愉悦的享受。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欣赏音乐的目的并非为了专门学习音乐知识、了解音乐乐曲结构,而是将听音乐当成工作之余的调剂,希望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与消遣。(www.xing528.com)

这种大众的娱乐欣赏,应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朝更深层次的欣赏娱乐结构发展,不断提高大众音乐文化的审美水平,逐步建立起一种合理的音乐娱乐审美结构。实际上大众音乐文化在强调其音乐娱乐作用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层次和审美结构,无意识地在娱乐过程中推进了审美意识的发展,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