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虚拟学习社区的起源和含义
社区原本是一个地理概念,是指在同一个区域内生活的人所组成的交往圈。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以网络为基础的虚拟社区,这种社区更多的成为一个心理概念[17]。美国学者霍华德·莱因哥德(Howard Rheing。ld)在1993年出版的《虚拟社区》(The Virtual Community)一传中提出:“虚拟社区因网络而衍生出来的,一定规模的人们以充沛的感情进行某种程度的公开讨论,在网络空间中形成的个人关系网络的社会共同体”。在虚拟社区中,成员之间利用网络通讯技术联系、讨论、互相影响并形成较为稳定的联系。电子邮件、聊天室、论坛、即时聊天工具、微博、微信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了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传统的社区相比,虚拟社区具有跨时间和空间、数字化、资源丰富、互动强等特点。
当一群人在网络环境下为了学习的目的而聚集起来并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一定频率的交流时,就产生了虚拟学习社区。在虚拟学习社区里,每个成员通过网络工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以获取知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促进的人际关系,这些特点使得虚拟学习社区成为教师发展的一种重要支持力量。
2.支持虚拟学习社区发展的心理学理论
为什么虚拟社区能够支持教师成长?以下几个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其作用机制。
(1)沟通促进成长——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个体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社会建构主义将人的心理定位于个体与社会活动的产物,将学习看作是在实践共同体中基本的文化适应过程,文化和社会情境在认知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与辅导者进行交流,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在沟通、对话中,学习者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信息,看到理解问题的不同角度,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从而达到对问题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学习社区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共同体,就是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师通过实践共同体的活动,获得自己的专业发展[28]。传统的教师实践共同体是围绕教师的工作单位组织的,往往是层级组织的模式,例如学校里的组织结构包括校长、教研组、年级组、普通教师等不同的层级和单元,每个教师在这个点上处于一定的位置,他们跟距离较近的其他教师建立一定的联系,与距离较远的教师则可能毫无交集。
虚拟学习社区与传统实体社区的组织模式有根本的不同,这是一种网状结构,每个人作为网上的结点,可以随时随意与任何一个点连接起来。相互连接的网络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虚拟社区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当学习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网络向共同体成员求助,得到来自同伴、教师和专家的支持。例如,在“晋江教育虚拟社区”的论坛上,一名教师提问“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大家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些人描述了自己的经验,也有人做了十分专业的回答。虚拟学习社区加强了学习者进行社会交流的机会,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
(2)动机来源于归属感——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学校是一个能够提供爱与归属需要的重要场所。学习者聚集在一起进行学习活动,互相交流、讨论、支持,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对学习共同体有归属感、认同感,从别的成员身上获得尊重感,这是支持学习者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习的重要动力。但是在传统教师培训中,各种培训班、讲座、研讨难以形成这样的学习环境,成员之间仅仅在培训期间有交流,因此不可能将参与学习的所有人看做一个稳定而长期存在的群体,难以产生对该群体的归属感。由于缺少归属感的支持,教师对这类培训的态度比较消极,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建立归属感上,虚拟学习社区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虚拟社区可以跨时间、空间进行交流。学习者虽然在地理上处于不同的位置,但大家都可以在同一个论坛上发帖,共享各种资料,组织一次网上大家都参与的话题讨论。通过交流,逐渐形成一个网络上的学习共同体,成员们也产生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增强学习者对虚拟社区活动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学习活动。
虚拟学习社区在归属感的建立上也有劣势。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学习者往往使用ID而不是真实用户名上网,学习者对其他用户缺少直接接触,在心理上也容易产生距离。但这并不是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方面,网上已经有很多只建立在网络ID上的虚拟团体,例如电子游戏的公会,事实上,有时候匿名性反倒能够促进成员更积极地畅所欲言;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组合,可以更好地促进成员之间的了解,例如,学习社区组织一次线下的讨论会,为成员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讨论的机会。
(3)群体推动成长——群体动力理论
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一个人的行为(B),是个体内在需要(P)和环境外力(E)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群体中的各种力量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群体中很容易屈从于群体的压力,放弃自己的主张而选择错误的答案。因此,群体动力理论认为,要改变一个个体,最好从改变他生活的群体入手。勒温等人曾做过一系列实验,试图改变美国家庭主妇不喜欢用动物内脏做菜的习惯。结果表明,群体的公约原则,比一般性的宣传说服,更能够改变群体成员的行为。
影响群体绩效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成员目标的共同性 个体受群体目标的吸引,并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就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心理。因此,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越一致,群体的凝聚力越大。
目标达成的可能性 群体目标对个体起着驱动的作用,在群体目标的感召下,个体会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前进。但是如果目标太过高远,难以达到,很多人就会选择放弃;相反如果太过容易,也难以起到驱动的作用。因此,设立群体目标时,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能过于艰难。(www.xing528.com)
核心成员的动力 在群体里,每个成员的动机和能力不同,决定了他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其中核心成员对群体具有巨大的驱动作用。所谓核心成员是指对群体的目标认同程度高,为了达到目标而努力工作,并且已经被其他成员所接受的人,他们是群体的核心力量,容易引起群体成员的共鸣,能够影响群体的绩效。
规则制度 每个群体成员都希望自己能够被群体所接纳,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群体的认可。如果群体的规章制度合理,有一定的竞争机制,就能够激发个体奋发图强,使自己努力朝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个建立在网络之上的虚拟群体,该群体是否有被大多数学习者共同接受的学习目标、合理的条例规则、典型的学习榜样、有效的交流方式,是决定该虚拟学习社区是否能够吸引教师参与,并真正帮助教师成长的重要条件。
3.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资源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反思的职业,尤其在新课程改革、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之下,教师急需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虚拟学习社区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极为便捷的途径,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即使处在边远地区,教师也可以方便地接触到大量的教学资源,并与其他学校、地区的专家和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学习。
(2)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教师在成长中,面对不断更新的海量知识,要懂得如何不断地获取、加工、利用、共享和创新,只有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使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持续的发展。虚拟学习社区正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理想工具[29]。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事实和原理类知识。例如,教师通过阅读,学到了“期望效应”,了解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表现,这是一种显性知识。隐形知识则是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性知识,具有情境性、动态性,有很强的个人色彩。例如,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说“在课堂上我会多关注他们,多给他们回答的机会,回答对了及时表扬,回答错了也要表扬,表扬他们的勇气。”这就是一种隐性的知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是可以转换的。只有将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教师才能够实现知识的传承与共享。显性知识转换为隐性知识,则是一种将理论知识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
虚拟社区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组织、管理知识的工具,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案例、教学研究和反思案例、教学资源、教学成果等以专题日志的形式发在自己的个人空间版块里。其他教师可以访问这些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评价和讨论,也可以下载和使用。例如,教师学习了“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有些教师对这种方法是否能够应用到教学实践、应该如何应用还有一定的疑惑。有教师做了尝试,并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发表在网上,其他教师可以看到,这能够促进这些教师应用新方法、新技术的信心。
4.教师虚拟学习社区的结构
虽然教师虚拟学习社区才刚刚开始发展,关于教师虚拟社区的设计与构建则已经展开了大量的尝试。虽然各种虚拟社区的结构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都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海量存储空间。教师虚拟社区的重要作用是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教学思想和经验分享,因此需要使用数据存储服务器来存放各种视频、图片、课件等信息化资源。
(2)学习教室。这部分的功能是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培训、教学观摩、专家讲座,通常以视频在线课程或者视频会议的方式呈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观看授课或讲座视频,并通过即时聊天工具、网络电子白板等方式进行讨论学习。
(3)教研讨论。这部分主要以主题论坛的方式呈现。教师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选择自己愿意参加的主题论坛,在论坛上发言讨论问题,开展教学反思、校际交流等活动,不同学校教师可以针对同一话题(例如关于语文中某课的教学)展开深入的反思和讨论,促进教师的知识共享。
(4)个人空间。这部分是教师的个人平台,包括教师的个人资料、教学反思、教学资源、感兴趣的活动等。教师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或其他教师的个人空间,也可以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个人空间不仅是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也是成员之间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途径。
虚拟社区能够为教师提供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跨越组织边界的第二生存空间,以近乎无限的存储空间为教师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技术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虚拟社区的不断完善,必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