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时代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时代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信息技术时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传递文化的执行者,但是更多的是通过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可能掌握世界上所有的知识,但是教师作为文化传递者的身份没有变。在使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作为学习同伴的角色就显得更为重要。

信息技术时代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传道、授业、解惑”,意味着教师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和道德。教师教的永远是正确的,学生只需要学会教师教的内容即可。同时,人们也给予了教师极高的地位,常把教师比作“园丁”,赞扬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这些赞美里也包含了对教师的期望。

然而在当代,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化,教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从书籍电视、网络中获取信息,可能比教师懂得还多,这使得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很多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在课堂上不像以前的学生那么听话,他们会对教师提出质疑,对教师的尊敬也大不如以前。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现象并非说明学生的素质下降,更多地意味着教师角色的特征正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教师仍然试图维持原有角色,在教学中就会遇到种种挫折。

在信息技术时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传递文化的执行者,但是更多的是通过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教师从权威的文化传递者变为学习顾问、活动组织者、学生同伴等角色,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多重化。具体来说,现代教师要扮演以下角色:

1.设计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他要带领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达到学习目标。如果一名向导要带领一群人去探险,他要确定探险的目标,选择前往目标的交通工具,还要随时纠正路线,确保能够真正达到正确的目标。教师和向导一样,也要首先确定教学的目标(学生通过课程掌握了什么?),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我通过什么方法让他们掌握?讲授?活动?),确定如何检验学习效果的方法(我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这些内容?)[1]。这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教师在课前都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设计学习活动。不过现代教学强调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更多地考虑围绕学生来进行,在学习内容上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除了设计教学内容,还应包括设计学习环境(如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如提问、引导、反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合作学习等)。最后教师还要设计检测方法,检查学习效果。教学检测不仅指各种考试,还可以通过产品的方式检验,例如报告、论文等等。教师根据教学检测的结果,修正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做出改进。

2.信息源

为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各种信息资源[2]。教师在给学生提供信息时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按照教师自己设计的方案向学生提供信息,例如教师精心备课,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另一种是学生在探讨问题时遇到困难,向教师求助。前一种是传统教学中的主要传递信息途径,教师采用这种途径时有更大的主动权,学生的自主性相对较小;后一种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权更大,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知识量,也要求教师有引导学生的技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不可能掌握世界上所有的知识,但是教师作为文化传递者的身份没有变。除了保证自己在教学领域内做到“专而精”,教师也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现在大量丰富的电视、书籍、网络,使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教师只是学生多种信息源中的一种,在很多时候,教师的作用是告诉学生怎样寻找信息,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正确的内容。因此教师自身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学会在网上查询信息、开发教学资源的方法,能够帮助学习者学会如何获取信息资源,如何利用资源来完成意义的建构[2]

3.指导者和促进者(www.xing528.com)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3]。在新的教学环境里,教师仍然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讲解。但是学生的学习正在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在向教育促进者转变。以前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现在的教师除传授知识之外,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把教学的中心从“讲授知识”转移到育人和促进学习上,改变以前高高在上的姿态,帮助学生构建他们的知识体系。

4.组织者和管理者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保证学习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除了上课,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管理班级的纪律,处理好突发事件,组织学生参加考试等。对于很多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来说,真正备课和上课的时间并不占主要部分,他们大多数时间用在班级管理活动上。实际上,管理者是教师的主要角色之一,教师日常的管理活动对学生情感、人格、学习动机、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教育机会。尤其是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中,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合作,通过引导团体的互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这时更需要教师发挥组织者和管理者的作用。

5.学习同伴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尤其是强调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作为学生的同伴,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1]。在使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作为学习同伴的角色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合作学习中,经验丰富的学习者作为“教练”来帮助经验相对薄弱的学习同伴,帮助他们确定提高学业成就的有效方法,形成必要的学习策略和技术技能,并将适当的技术整合到学习中[2]。一方面,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差异和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设计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与学生一起进行意义的理解建构。不过在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教师由于具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更高的能力,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主要起着引导和帮助学生的作用。

6.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在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都用自己的方式处理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他的处理方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自己行为的分析与研究。如果一名教师只知道教书,不知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那么不管教了多长时间,也只能算做一名“教书匠”,不能算是优秀教师。在当前我国教育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要求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课程的出现,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教师必须具备反思能力,去尝试新观点,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因此,针对课堂出现的意外事件和社会技术发展带来的各种新问题,教师开展研究,通过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收集资料,以达到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和把握,再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