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技术与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现代技术与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是继马斯洛之后的又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其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对人的尊重、人的价值、情感、自我实现、人际关系、接受别人和被别人接受、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真实感受、体验和经验等等。

现代技术与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能整合的几个部分;应当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则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述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开发学习者的潜能,肯定自我,进而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对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马斯洛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动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通俗地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而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其中,无条件的尊重是自尊产生的基础,因为只有别人对自己有好感(尊重),自己才会对自己有好感(自尊)。如果自我正常发展的条件得以满足,那么个体就能依据真实的自我而行动,就能真正实现自我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者或称功能完善者、心理健康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实现者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他的自我概念与整个经验结构是和谐一致的,他能经验到一种无条件的自尊,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2.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卡尔·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治疗专家和教育改革家。他是继马斯洛之后的又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其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对人的尊重、人的价值、情感、自我实现、人际关系、接受别人和被别人接受、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真实感受、体验和经验等等。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将他在心理治疗领域创立的“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观移植到教育领域,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的教育和教学理论,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罗杰斯认为,应该把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成长倾向和需要,每个学生都具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和动机。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一种恰当的教育气氛,采用有效方法去调动学生天性中解决自身问题的动机和能力,帮助他们重新发现自己,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内在的成长潜能。

(2)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角色(www.xing528.com)

罗杰斯提出教育应该是一种非指导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而师生关系是一种帮助关系,教师的角色是辅导者。罗杰斯认为,教育是具有整合目标的、不断充实的、具有生活意义的成长历程,这一历程是师生共同的,是师生共同走向机能充分发挥的过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学习促进者与学习主体的关系,相互理解、真诚、信赖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其应有的状态。

(3)真诚一致

罗杰斯认为,如果教师能设法创造一种真诚、尊重和理解的气氛,就会产生令人鼓舞的教育效果。他认为,“真诚是人们交流的基础,也是人们友好关系的前提。”在罗杰斯的理论中,教育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需要真情、诚实、率直、坦诚。一个真诚的教师,不藏在防御机制里面,而是以一种真面目、真感受与学生交流。

(4)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教师对学生表示看重、认可,欣赏其价值,而且这种感受并不以学生的某个特点、某个品质或者整体的价值为依据。无条件积极关注使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这种表达中,他们不必担心被指责、嘲笑或教训。在教师始终如一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下,学生渐渐重新发现自己,学会善待自己。用罗杰斯的话说:“他开始抛弃过去曾用来面对生活的假面具和曾扮演的角色,他开始寻找某些对他来说是更加本质、更值得珍重的东西”。就这样,学生学会了不再否认和歪曲自己的经验,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和判断而不是他人的眼睛和判断来看待自己和世界。在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中,学生的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和谐日益减少,和谐的成分日益增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且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

(5)同理

同理是指教师能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学生的感受和观点。同理不是同情,同情带有怜悯的含义,表达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而同理是一种“感情的移入”,是一种双向过程。罗杰斯认为,同理是指教师好像学生一样理解对方,同时又不忘自己只是好像对方而非真是对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既保持对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使其体会到一种尊重、体贴和善解人意的关注,又能保持对学生问题的辨别和区分,并与之进行讨论和交流。所以同理不仅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和释放紧张与压力的机会,而且帮助其客观而深入地自我了解和自我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