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基于程序教学的学习效率提升

现代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基于程序教学的学习效率提升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金纳研究程序教学的目的与婴儿箱类似,是希望机器能够代替一部分教育者的工作,能够将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们在机器的帮助下自学,以提高教育的效率。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程序教学其基本思想就是要对学生正确的学习结果及时加以强化,以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程序教学则可以提供这样的一种反馈方式,就像是学生旁边站了一位指导者,能够对学生的正确和错误回答做出相应的反应。

现代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基于程序教学的学习效率提升

尽管针对婴儿育儿箱并没有用到行为主义的精髓——条件反射与强化理论,但斯金纳在学校教育中,将行为主义的原理彻底贯彻下来,完成了关于程序教学(Programmed Instruction)的一系列研究。斯金纳研究程序教学的目的与婴儿箱类似,是希望机器能够代替一部分教育者的工作,能够将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们在机器的帮助下自学,以提高教育的效率。这种想法在本质上跟用机器代替工厂工人的想法类似。在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中,机器在越来越多的岗位上取代了以前的工人。与人相比,机器不需要吃饭、睡觉、上厕所,不会因为枯燥的重复而烦闷,还能够以人无法达到的速度和准确性进行操作。机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全面应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种浪潮也卷到了教育界。教育者们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能否开发一种装置,代替“教育者”这样一种人力资源。于是产生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概念。

基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程序教学其基本思想就是要对学生正确的学习结果及时加以强化,以鼓励学生继续学习。以前教学内容都是以书本的形式出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无法得到反馈,只能通过老师才能得知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反应。程序教学则可以提供这样的一种反馈方式,就像是学生旁边站了一位指导者,能够对学生的正确和错误回答做出相应的反应。

这里的“程序”并不是指的“计算机程序”,而是指预先编制好的教学材料。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内容单元,依次呈现给学生,供他们学习。每个单元学完后,呈现一些测验题,测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做对测验题,就主动呈现下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如果测验中学生出现错误,则要返回到先前学过的内容,重新进行学习。这是一种直线式的模式,以水平差的学生为出发点设计程序,基本教学过程如下图[7]

图2.2 程序教学的教学过程

如果是由老师来向学生一步一步呈现这些教学材料,当然更好,但是这样做的效率就太低,一个老师不可能同时针对全班20个学生来一一进行程序教学。斯金纳曾说“如果说作为一种强化机制,教师这个概念已经过时了”,斯金纳认为,在小学四年级之前,学生需要5万次的强化,才能够获得相应的数学技能。但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完成这么大量的辅导。因此只有引入教学机器,才能完成这种大范围的,但又是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图2.3 儿童在使用程序教学机器

(来源:http://teorije-ucenja.zesoi.fer.hr/doku.php?id=instructional_design:programmed_instruction)

当时并没有商业化的小型计算机,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能够很容易地编辑计算机软件,所以程序教学的装置外形类似早期的打字机,但是有一个显示装置,能够向儿童呈现一些数字组合,儿童在键盘上打上自己的答案,有的是数字,有的是简单的单词,如果答案正确,机器运转并呈现下一个问题,如果错误,机器就返回上一道题目重新学习。儿童得知答案正确,这是一种强化信号,跟教师对儿童说“你做得对”这样的肯定回答是一样作用。

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引入,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需要编制一次教学程序,就可以无限地复制,让大量的学生以非常低的成本与指导者(教学机器)接触,机器可以做到教师限于时间精力有限而无法完成的事:对学生的每一个反应进行检查并给出强化。(www.xing528.com)

20世纪50年代以后,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在美国的中小学广泛使用,甚至进入了大学、公司和军队的训练体系,各个公司也争相推出各种不同的程序教学机器,如卡片分类机、训练—测验机、自动评级机等。但不管哪种机器,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通常用视觉文字或符号的形式呈现问题;

(2)学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反应;

(3)机器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评价;

(4)机器向学生提供正确的答案。

学生和教学机器的交互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2.4 学生与教学机器的交互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