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的文化价值既包含了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更包括了哲学、情感等方面因素。在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哲学和情感价值十分关键,它对人们具有生活启示和慰藉作用。关于遗产文化价值的特征,对于现代普通游客,较少人去了解和研究准确的历史和科学等方面的具体信息,而倾向于从整体上体验和把握遗产的整体信息。构建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解读文化遗产中的现代价值并以现代人所便于接受的方式展示出来,将文化遗产与现代大众之间搭建起情感的联系,比起生硬地传达一般的历史和科学信息,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社会意义。除追求商业利益外,构建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动机主要还包括分享和自我实现等。构建者发现、主张和实践某种生活理想,同时影响和引领大众。这既是遗产旅游开发中值得关注的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管理工作中值得注意的现象。
1.关于商业化反思之再反思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商业化问题一直是被高度警惕的。但对凤凰古城研究表明,不仅应将旅游开发与商业化和现代化分开来,更要关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对于遗产文化价值的现代实现的作用。我们需要客观地认识,理想状态的传统文化系统在旅游开发之前并不存在,理想的文化系统模型往往是由一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追求而被构建起来的。事实上,就凤凰旅游对于唤醒传统文化记忆和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要而言,它已经实现巨大的文化价值。凤凰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遗产地,经历了由自发的到自觉主动的开放的集体构建过程,这种特殊性使它成为一个难得的文化观察范本。
2.一个特殊的文化空间
由于平台的开放性与交互特征,凤凰古城的主客关系呈现复杂的状态。客源地和目的地的文化在此交融互动。一部分代表性的经营者发挥了引领性作用,其他外来经营者、本地居民和地方政府顺势而为,发挥了辅助性作用。经营者基于自己的文化价值认知来构建文化,并引导了其他人的文化认知,也引发了对地方文化的重新审视。大量的个体参与到文化价值构建过程中来,使文化系统具有“共有”的性质,主人和客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外来者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主人的作用,甚至移居生活于此。
这种主客关系倒置的情形不禁使人们疑惑,谁是凤凰真正的主人,什么是凤凰文化价值的核心内容?笔者对此有以下两点思考:第一,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中,陶渊明从乡村景观中看到的生活精神和哲理一定是他身边其他农夫所看不到或不能理解的。可见,文化价值与生活背景及文化诉求有关,也与能力和境界有关。第二,当前凤凰古城的文化是集体构建起来的,凤凰也成为很多人共有的精神家园。这一过程中产生出了一批吸收了遗产文化元素的文化产品——富含文化信息的空间艺术品,创造出了新的文化景观、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空间内流动着大量的边缘文化、先锋艺术以及普通人的精神和情感元素。基于此,我们至少应当允许探讨,在中国(或世界上)的局部的地方,可以容忍出现一些这样的空间,作为开放性的文化平台让人们来感知、体验和创造文化价值,可以容忍某种混杂的情形,可以让那些理想化的、年轻人的、先锋的和边缘化的文化现象和元素相对自由地生长、集聚、交流和衍生,至少为在现代条件下实现遗产的文化价值提供一个观察的标本。
【注释】
[1]Richards G,Wilson J. Developing creativity in tourist experiences: Ssolution to the serial reproduction of culture[J]. Tourismmanagement. 2006,27(6):1209-1223.
[2]王欣,杨文华.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及北京市发展对策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1):30-35.
[3]Javari. Encyclopedia of Tourism[M]. London: Routledge. 2000. 275.
[4]崔敬昊. 北京胡同的社会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D].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5]张松. 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47-151.
[6]王兴斌.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模式的改革[J]. 旅游学刊,2002,(5):16-21.(www.xing528.com)
[7]谢凝高. “世界遗产”不等同于旅游资源[J]. 北京规划建设,2001,(6):58-59.
[8]尹国蔚. 世界遗产旅游教育功能的认知与实践[J]. 世界地理研究,2009,(12):173-176.
[9]程华宁,黄安民. 论民俗风情与文物古迹两种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52-57.
[10]朱光亚,杨丽霞. 历史建筑保护管理的困惑与思考[J]. 建筑学报,2010,(2):18-22.
[11]陈艳. 古镇遗产分类及资源型古镇的保护性利用模式初探[J]. 东南文化. 2012(1):35-40.
[12]赵中枢.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及保护的若干问题[J]. 城市规划,2002,26(7):35-38.
[13]赵中枢. 从文物保护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念的扩大与保护方法的多样化[J]. 城市规划,2001,25(10):33-36.
[14]厉无畏,王慧敏,孙洁. 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J]. 旅游科学,2007,21(6):1-5.
[15]http://potal. unesco. org/culture/en/ev. php-URL_ID=35257&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 html.
[16]王慧敏. 文化创意旅游:城市特色化的转型之路[J]. 学习与探索,2010,(4):122-126.
[17]冯学钢,于秋阳. 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 旅游学刊,2006,21(12):13-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