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Boorstin和Mac Cannell为代表,把真实性当作旅游客体内固有的一种特性。Boorstin(1964)从历史角度出发,通过回忆古代精英旅游,认为在大众旅游过程中文化商品化、同质化、旅游经历标准化,旅游者喜欢经过策划的“伪事件”而不管周围的真实世界,从而助长了伪事件的发展,这种对比评价有些片面,但其对伪事件的认知和态度反映出的追求旅游客体原初性相关的真实性即客观主义真实性,唤起了学者对旅游社会学研究兴趣。
Mac Cannell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现代生活的不真实,基于Goあ man(1959)的“前后台二分”理论,提出舞台真实理论(《旅游者:有闲阶层的新理论》,1976);Goあ man认为前台是旅游者与服务人员接触交往的开放性空间,游客很难真实体验目的地文化,属于竭力回避的社会空间;“后台”是为前台的表现做准备的封闭性场所,常与事实、亲密、真实相连,是旅游者所追求的;Mac Cannell认为为保证前台表演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就必须保证后台的封闭性和神秘性,因而旅游业发展了第三个区——“旅游场合中的舞台真实”,即当旅游经营者意识到旅游者寻找后台原真性时,凭借旅游行为的组织化和社会化,为旅游者提供一个经过“装饰过了的后台”,误导旅游者,而旅游者信以为真;Mac Cannell认为这种将社会生活不真实的神秘化比前台的舞台真实危害更大。但其忽视了舞台真实对民族旅游的积极影响如强化地方文化、再建构民族身份等。(www.xing528.com)
在旅游者追求真实性的能力和动机方面,Boorstin认为旅游者都不具备,而Mac Cannell认为旅游者就是因为寻求真实性而出游,其对所访问的社会和文化的欣赏和融入就是对目的地社会独特的真实性的关注和追求,其他学者也证明游客是追求真实性的,如Pearce and Moscardo(1985)和Waller and Lea(1998)从心理学角度正名游客追求真实性,Berthe(2001)的旅游者调查也表明有较多休闲时间的旅游者会追求“真实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