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旅游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具有特殊的文化附加值和精神体验价值,多种旅游和文化要素实现了重组和活化,大大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它具有较高的体验性、参与性、高附加值和高连带效应。其中,文化是创意旅游的基础,创意互动是其关键,同时它又具有高流动性、依附性、不确定性等特征[6]。国外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主要包括重大标志性或旗舰项目、大型事件活动、主题化产品以及遗产的开发等模式,其发展前景受到英国、世界旅游组织、欧盟旅行委员会等的重视。例如许多旅游目的地用标志性建筑来彰显地方形象,如英国北部的Gate shead用北方天使雕塑。有些城市经营某种文化主题来凸显自己,如纽约把自己定位于世界文化中心。英国谢菲尔德打造狂欢城市。还有新加坡、东京等国家或城市也高度重视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
由于国外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时间很短,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小。中国的文化创意旅游出现了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文化创意旅游接待设施、创意景观、文化创意旅游活动、文化创意旅游社区等基本模式以及构建旅游创意园区、发展动漫和影视、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拓展一些地方发展实践等[7]。以世界之窗、宋城、大唐芙蓉园、清明上河园等为代表的一批投入巨大的文化主题公园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起来,甚至以“印象系列”为代表的旅游演艺模式在国际上居于领先水平,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特色和模式。相比西方主题公园中常见的表演项目,中国的此类产品已有显著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开始向国外输出,成为中国旅游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
当前,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带动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旅游快速发展;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旅游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增强,休闲和度假需求呈现多元化态势。我国人均GDP在2008年突破3000美元,2011年突破5000美元,2015年超过8000美元。同时,由于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以及带薪休假制度的深入推行,中国人每年的闲暇时间达到120天以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旅游的动机得到加强,而且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体验化的旅游产品。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创意性恰好符合旅游者的这种无形追求。而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文化创意产业也需要增加其休闲娱乐性和体验性,这在旅游经历中都能体现,旅游业是其实现功能延伸和升级的有效和重要手段。因此,消费需求的提高成为推动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
文化旅游企业助推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消费需求的变化,在产品和服务标准方面给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自发提升产品和服务,优化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现代旅游者追求个性化、参与性、体验性,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形式更符合现在大众的这种需求,旅游企业便引入创意,开发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如广西文华艺术公司推出的《印象·刘三姐》就是把文化创意运用到传统旅游产品中的成功案例。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但也只是一个单纯的旅游景点。而通过在晚间时候增加《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表演,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更给桂林带来了额外旅游效益。印象系列的创意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旅游业的进入能够扩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休闲娱乐功能,增强体验性,同时,旅游经历能够增强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认同感,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北京798艺术区最初功能主要是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制作、交易等,后来通过设立供旅游者体验和参观的旅游功能区,成功地将文化创意产业区打造为知名的文化创意旅游景点。通过旅游功能的延伸,吸引了大量游客,迅速提升了园区和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开发文化创意旅游产品是企业对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实践。万达文化旅游城是万达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是万达借助多年在商业、文化以及旅游产业积累的丰富经验,投入大量资金,打造的文化创意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现在万达已经拥有长白山国际度假区、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等12个文化旅游城项目。借助文化旅游城项目,万达成功地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
我国各级政府出台政策引领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以及城市经济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动。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创意为核心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以提高附加值。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10号》明确提出统筹各类资源,加强协调配合,着力推进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根据不同地区实际、不同产业特点,鼓励先行先试,发挥特色优势,促进多样化、差异化发展。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文化创意以产业和旅游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以及《北京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等产业的融合,赋予旅游产业更多文化内涵。一系列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的政策为北京市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注释】
(www.xing528.com)
[1]Ray C. Culture,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rritorial rural development[J]. Sociologia Ruralis,1998(1):3-20.
[2]吴存东,吴琼.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魏鹏举. 文化创意产业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2.
[4]厉无畏,王振. 中国产业发展前沿问题[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86-187.
[5]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6]周钧,冯学刚. 创意旅游及其特征研究[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9(3).
[7]李勇,佟连军,张娜. 吉林省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 人文地理,2008,23(4):84-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