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教学改革实践

高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教学改革实践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还应正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不能因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目标不同而试图淡化竞技体育项目内容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主要作用,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的定位。这是关系到体育教学思想理念在实践中能否切实体现的问题。使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真正得到落实,为学生走向社会后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教学改革实践

几种主要教学思想的论述,都有其自身的理论依据和某一种实践意义。从发展角度审视,随着我国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思想观念的提高和转变,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终会得到相对统一的认识,构建成较完整、统一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也是发展的必然。发展体育、增强体质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体育事业不言而喻的主要目标。所谓竞技体育的各项内容,仍然是学校的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但是,在目标和采用的方法、手段、评价方式上是有区别而绝非能简单淡化的。高校体育教育和体育课教学质量、效果的好坏,首先,有赖于广大中、小学体育基础教育水平;其次,是高校自身体育教学思想的正确定位和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正确选择应用。根据体育运动的本质和体育各项内容作用于人体的生理、心理特性和规律,以及高校目前或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现实,高校体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指导,以竞技体育和传统体育项目为基本内容,传授知识、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达到增强体质的最终目的,并以此来明确高校体育教学思想,构建完整、系统的高校体育教育和体育课教学体系。

这一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是较符合目前或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实际的。但是,还应正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本质特性和作用于人体的自然规律。任何一项体育内容都是通过人体各个系统,包括肌肉、关节、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参与完成的,应符合这些系统的结构和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虽然各项运动的形式不同,作用于人体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异,但它对人体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即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和灵敏等。这些都是人体从事体育锻炼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只要具备这些身体活动的基本条件,就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环境条件和身体状况来锻炼身体。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不能因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目标不同而试图淡化竞技体育项目内容在体育课教学中的主要作用,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的定位。

(2)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是体现教学思想的重要环节,技术、技能在体育课教学中是十分重要而不可忽略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熟练、规范地掌握某一项体育技术、技能,甚至提高成绩,在某种程度上讲并无大错。而问题是,目前,在体育实践课,尤其是专项体育课教学中,普遍地采用运动队训练的规格手段和要求来组织体育课教学。并且在体育考核、成绩评定中按跑的速度、跳的远度、进球数量等来评定学生成绩,这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课题。应该明确的是,高校体育课教学,主要不在于提高学生多少运动成绩,而是通过某一内容的教学和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该内容的练习方法、手段和对身体机能、体能的作用和评价方法。这是关系到体育教学思想理念在实践中能否切实体现的问题。(www.xing528.com)

(3)加强学生身体能力的教学。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等身体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技能的重要基础。高校在体育专项课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技术、技能的教学,忽视体能教学。甚至很多高校取消了作为体育运动基础的田径体操类内容的教学,致使学生在专项学习中,速度感、方位感、空间感、位移感等极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4)注重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与管理。高校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有较多的课余时间,所以,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发挥体育教师、各类学生体协、俱乐部、学生会的作用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使体育教学内容在课外得到消化和提高,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使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真正得到落实,为学生走向社会后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