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教学改革的现代科学应用

高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教学改革的现代科学应用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符合现代社会及世界发展潮流的,这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必将得到迅速的传播与发展。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理念应从以往单纯的“增强体质”为主转移到“健康第一”的新型发展观。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形成与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高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教学改革的现代科学应用

(一)“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及应用

1.“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树立的客观依据

(1)“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健康的状态应该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这就是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我国在健康教育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及思想。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符合现代社会及世界发展潮流的,这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必将得到迅速的传播与发展。

(2)健康教育思想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代社会竞争归根结底是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一大批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而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出色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从而不断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据相关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各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营养不良的状况,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的社会现代化建设。如不加以改变,将不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国各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体育教育改革,总结经验与教训,加大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力度,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量的实践和事实表明,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不仅能有效地增强体质,还有利于心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这对国家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2.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普及科学的锻炼知识

增强学生的体质水平,是健康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高校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并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使他们自愿参与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从而掌握基本的健身方法和技能,进而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进一步完善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

体育教学的内容异常丰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着体育人文学、运动人体学、健康教育学等内容,这使得人们的体育锻炼富有科学性和人文性,在体育教学中应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体育健康教育的意义。另外,在体育教学中,还应增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常识性内容,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仅仅依靠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智慧是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务院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学校培养身体健康、心理稳定、拼搏竞争、团结协作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学校体育教育的理念应从以往单纯的“增强体质”为主转移到“健康第一”的新型发展观。

(4)高校体育教育要服务于学生体质健康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学校体育教育要服务于学生的体质健康。其中,运动技术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良好手段,但同时学生也需要掌握体育保健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意识。

(5)高校体育要服务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体育教育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比较灵活,所以制定的体育锻炼目标因人而异,才能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3.“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下学校实施健康教育的途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进行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随着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体育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传统知识培养的单一教学模式,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科研探索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掌握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具有扎实的体育基本功。体育教师要熟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基础知识,了解体育教育的人文价值,掌握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适应不断发展与变化着的社会。体育教育也需要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有关人员合作,以产生协调效应。

在现代体育教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教学还要加强教师对教学的监控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健康教育的有力保障在于体育、卫生、美育的有机结合

进行健康教育,除了掌握基本的健身知识和体育能力外,还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营养、卫生等知识,要重视学生的营养和卫生知识的学习与指导。目前,我国学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因此,在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抓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另外,还要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体育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寓美育于体育之中,能丰富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美,进而产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www.xing528.com)

(二)“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及应用

1.“终身体育”思想的概念

终身体育可以说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讲,终身体育就是一个人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结束,在整个过程中都要参加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终身体育强调个体生命整个过程中不同时期的体育,即体育健身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终身体育的思想逐渐确立了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成为现代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

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形成与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终身体育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构成,共同作用于个人,并要求学校、家庭、社区均应开展体育活动,为人们提供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终身体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对社会而言是全体国民的体育,二者的统一是终身体育追求的最高目标。

大量的实践与事实证明,终身体育思想能有效地促进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落脚点。终身体育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观念是否树立和能力是否形成。当下,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要求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和理解体育的价值,端正学习体育的态度,积极学会体育锻炼的技能,掌握体育锻炼效果评价的方法,形成终身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2.“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1)体育运动锻炼时间的终身性特征

终身体育之所以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主要是由于终身体育突破了传统的教学体育目标过分强调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的观念,使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延续。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把人接受体育教育的时间仅仅局限于在校学习期间,体育锻炼的内容也局限于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终身体育则要求根据个体生长发育、发展和衰退的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体育锻炼可使人受益终身,因此,要终身参与。

(2)体育运动锻炼群体的全民性特征

“终身体育”不仅针对在校学生,其覆盖群体涉及社会各个群体,所以说终身体育锻炼具有全民性的特征,这是指接受终身体育的所有人,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中年人和老年人等;范围有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等。

以终身体育为指导开展全面健身运动,其实质是群众体育普及的进一步发展。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要生存就必须会学习、运动锻炼和保健,人们要想更好地生活,就要把体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以更好地适应自我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

(3)体育运动锻炼目的的实效性特征

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和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终身体育是以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为根本着眼点的。人们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应结合自身的具体实际,合理选择体育运动方式,从而促进自身体质水平的提高。

3.“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1)满足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是体育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它对于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劳动力都是由不同年龄段的人构成的,他们都需要面临如何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除了依靠科学技术水平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之外,通过学习与掌握科学技术来创造出更好的物质产品,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才是关键所在。只有使身体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该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和内容。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职业的人们来说,都面临着对它的选择,以保证自己有更加充沛的精力,身体更加健康,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满足未来生活的需要,而这种伴随人生一起发展的体育,就是终身体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终身体育发展与社会需求二者的结合,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明确学生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彼此地位。这是正确处理学校体育发展与社会需要适配性的关键问题。

②明确主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主体需要是推进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需要是该项发展的外在要求。

③体育教学应围绕学生这一重要的参与主体开展,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④灵活处理学生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虽然社会需要与主体需要在最终的目标上保持一致,但这并不代表之前的其他过程就是相同的,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奠定了基本人才素质基础,但学校体育教育是多方面的,不能单纯地为社会需求发展服务,还应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⑤校园体育教学要时刻注重对学生的生理、心理、行为模式、思想意识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同时以社会需要为基础,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衡量学校体育教学合理与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

(2)推动新时期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追求学生某一特定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的熟练程度,而是更为重视学生学会分析自身的身体锻炼与综合的运动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的重点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重视和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以及检查评定的方法,促使学生形成从事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能力、意识、习惯,对学生自觉、自愿参加和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终身体育”思想是当前我国体育教学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它的提出推进了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