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教学改革的问题分析

高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教学改革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体育教师课程理念差异虽然高校体育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思想的课程理念,但体育教师思想中的理念并没有统一到“健康第一”思想上来,结果造成实践中的体育课程与指导思想存在偏差。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这样的认识必然会影响课程改革的方向性和成效。(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机制尚未确立众所周知,学生体质的增强、高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光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显然是无法办到的。

高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教学改革的问题分析

(一)体育教师课程理念差异

虽然高校体育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思想的课程理念,但体育教师思想中的理念并没有统一到“健康第一”思想上来,结果造成实践中的体育课程与指导思想存在偏差。通过调查结果反映出高校体育教师在指导思想上存在认识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特点,“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现代教育思想选择人数较多,分别达到47.7%和39.7%,但都没有超过半数,“体质教育”“提高技术”思想选择也大有人在,分别为32%和26.3%,表现出一定的分歧,反映出一定程度的混乱现象。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具体执行者,这样的认识必然会影响课程改革的方向性和成效。应该说体育教师目前所反映出来的课程理念都有其历史渊源,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只是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课程改革的要求,但作为整体观的课程指导思想却又显得顾此失彼,缺乏整体性。

(二)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课程要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这是毫无争议的。但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一方面,是各学校为了极端满足学生需要而盲目扩大教学内容,在没有对所开设教学内容进行实效评估的情况下和不考虑到自身的师资、场地设施条件的情况下,盲目攀比、简单效仿来扩大教学项目的数量。这样的结果造成有些项目不仅不会受到学生喜爱,而且通过教学实践,教师水平达不到,场地设施达不到,运动项目自身特点吸引不了学生从而使体育教学质量下降,学生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过分地以学生为中心,似乎由过去片面地强调体能与技能转向完全强调学生的兴趣与个性的发展,造成技术教学和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和时间大大减少,出现了玩得多、学得少,追求乐趣多、实际效果少的局面,甚至有的课堂出现了“放羊式”教学。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片面理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绝不等于“放羊式”教学,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的主导性的作用,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三)教学方法手段滞后(www.xing528.com)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然而,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对教学方法存在着片面的理解,把教学方法等同于教师的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结果造成教学中仍然以运动技能传授法和体能锻炼法为主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此外,体育教学方法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大多数学校体育课中还是用一种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和接受体育教育的背景,造成优生得不到优教,差生得不到补教,长此以往学生会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机制尚未确立

众所周知,学生体质的增强、高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光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显然是无法办到的。因而,新课程从大课程的角度出发,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而高校课外体育的现实反映出目前大学生课外体育的参与率较低,每周能够坚持锻炼3次以上的人数仅为42.3%,高年级学生和女生的比例则更低。这样的结果与大学生对体育的较明确认识(有87.9%的学生认为体育对促进健康有重要作用)两者间产生了较大矛盾。分析原因在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多数无人指导,学生大多以个人的形式参与体育活动,随机性强、效果较差;学生自发组建的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组织较为松散,缺乏专业化的指导,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高校课外体育“精英化”现象严重,多数学校都以竞赛来代替群体活动的开展,结果造成只是那几个精英在运动场上表演,大多数学生只能成为看客,不能参与其中;体育部门组织的各种课余培训班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只顾经济利益不顾培训的内容、方法、手段的研究与改进,结果学生参加后收获甚微,并造成学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影响他们今后参与的积极性,更有损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