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语言构成要素:快速学会教学技巧

教学语言构成要素:快速学会教学技巧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语言是由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要素构成的。在使用教学语言这个基本教学技能的时候,必须了解它的基本构成要素及意义。电影、电视解说的速度为每分钟250至300字,课堂教学的语言速度要慢一些,以每分钟200至250字为宜。响度合理是理想教学语言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教学语言中,对词的要求是规范、准确、生动。

教学语言构成要素:快速学会教学技巧

教学语言是由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要素构成的。要把教学信息生动、准确地传递出去,便于学习者接受和理解。在使用教学语言这个基本教学技能的时候,必须了解它的基本构成要素及意义。

(一)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代表符号,多种有意义的音节信号组合构成语言,才使得内部信息能以声音的形式发出和传递。因此,语音是信息的载体和符号。在教学中,对于语音的基本要求是发音准确、规范,即吐字清晰、用普通话。讲话含糊不清,多数是没有掌握说普通话发音的要领。

吐字是发音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具体的字、词才能传情达意。要想吐字准确、清晰、圆润、流畅,就必须努力锻炼自己的发音器官(唇、齿、舌),使其发音到位。上下颌关节的运动,使口腔能开能合,增加或减少口腔的容积,从而带动齿的运动,给舌创设活动的范围,保证音节的准确形成。为了使字音清晰圆润,要求舌的活动幅度比日常口语发音时要大,因此必须适当打开牙关。舌在发音中是活动最积极、影响最大的器官,在普通话所有音节中,除发唇音的b、p、m、f辅音以外,几乎全都要靠舌的积极活动。舌的弹动力强,声母就会发音清晰准确。唇是字音的出口,对控制吐字的质量有明显的影响。比如,发音时唇向前突出,会使字音包在口中,给人以压抑沉闷的感觉;如果适当把唇收拢使唇齿相依,声音就会明朗许多。为使声音集中,还必须加强唇的收撮力,如果唇的收撮力弱,就容易使声音发散,不清晰。唇在控制普通话的吐字发音中具有特殊意义。同时我们要注意唇、齿、舌在发音中是一个整体,这三者相互协调才能完成准确、清晰发音的任务。

(二)语调

语调是指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声调的升降及抑扬顿挫的变化等,是增强语言生动性、体现语言情感的主要因素。但语调的运用一定要从所表达的内容出发,自然适度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语调的抑扬顿挫和声音的高低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平淡而低沉的语调易使教室里空气沉闷,学生振作不起精神,信息接收率低;声音过大,易使学生情绪烦躁或厌倦。正确的方法是,在讲解重点、难点和问题的承转处,在叙述概念、定义、公式、定理处,说话要慢些,语调要高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有思考、记笔记的时间。同时要注意声调高低对关键词的强调作用。

语调的情感是随语言的抑扬顿挫而产生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体验的自然流露,不是生硬的外加成分,也不是增加感叹词所能奏效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会使“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使学生喜欢听并受到鼓舞。教师的语言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只在形式上兜圈子、装样子,就会降低语言的表达力,也会倒了学生的胃口。

(三)节奏

节奏是教学成功的要素,教学主要包括语言、内容、时间三种节奏。语言节奏是指语调高低、快慢的变化。例如,讲到重要的地方提高声调、放慢速度;讲到快乐的地方自然地流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表现出激昂的情绪;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低沉。这种语调高低、速度快慢交叠伴随着情绪的起伏,就形成了一种节奏,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接受信息的效率。内容节奏是指要讲究内容的布局。开头要醒人耳目,一下子把他们带入学习情境,引起兴趣和注意;中间论述要善于变化,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换;结尾要有余味,激起继续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时间节奏是指要合理地分配时间。师范院校的实习生或新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时间节奏,容易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因此,在课前必须熟悉自己的内容和过程,对每个问题大致占多少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

(四)速度

语言的速度是指讲话的快慢,其快慢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讲话的速度是各不相同的。但教学语言是教师专门的工作语言,不应该用日常习惯的语言速度去讲课,必须受课堂教学自身规律的制约,受与教学有关诸多因素的支配,不得有任意性。电影电视解说的速度为每分钟250至300字,课堂教学的语言速度要慢一些,以每分钟200至250字为宜。

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看,学生接受语言信息,首先是通过感官进入大脑的“临时储存器”,经过选择以后立即进行反馈,或进入“短期储存器”,再经过选择加工,一部分进入“永久储存器”,于是形成了记忆。在这个信息输入的过程中,信息在“临时储存器”停留的时间约为6至8秒,在“短期储存器”中则可达20分钟左右。从这个信息传递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教学语言的速度是否合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发送信息的频率过高,会使学生的大脑对收取的信息处理不当,势必会造成信息的遗漏、积压,而导致信息处理的障碍。如果信息发送得太慢,跟不上学生大脑处理的速度,不仅会浪费许多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的精力涣散。因此,语言速度过快或过慢对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五)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高低,实际上是声音强度、长度、高度的总和。在课堂上,教师声音的高、低、强、弱,不仅对教学效果有影响,而且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响度合理是理想教学语言的重要条件之一。(www.xing528.com)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交流思想的活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努为寻求教学语言的合理响度,也就是使教师语言的音高、音强、音长达到和控制在最适当的程度。具体的标准是让坐在每个位置的学生都能毫不吃力地听清楚教师讲的每句话、发出的每个音节,并且耳感舒适。如果达不到或超过这个合理的响度,就会妨碍信息的传递,影响学习效果。

合理响度的测量方法:凭自己的耳感;询问坐在后排的学生;在一般教室内,比对3至5人讲话的声音稍大些。

(六)词汇

语言是语音、语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词是这一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没有词就没有语言,因此,修辞在教学语言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修辞是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得体的手段。在教学语言中,对词的要求是规范、准确、生动。

l.规范

用词规范不但能够正确地表达信息内容,而且能为学生做出典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语病百出,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正确地使用专业词汇是用词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些教师使用方言讲课,不使用普通话,就难免词汇不准确、不规范。

2.准确

用词准确是对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表达教师的意图。不管教师是讲述,还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不管是讲新课,还是复习旧课;不管是讲解基本概念,还是对课文进行分析、归纳,都应用精确的词语进行表述。要坚决杜绝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词语,使学生学到准确的知识。

3.生动

选词和用词要做到精选妙用,注意词的形象性、感染力和感情色彩。语言的生动不是靠辞藻的堆砌可以达到的。往往一个很平常的词,由于用得恰当、巧妙而格外生动、传神。语言的生动与教师的科学知识有关,也与教师的语文水平、讲话的技巧有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使教师的语文水平和讲话技巧得到不断的提高。

(七)语法

语法是遣词造句的规则,是某一民族的共同语言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按照这一规则进行语言表达,就能被人理解,违反这些规则,就无法进行交流。

课堂教学与一般讲演不同,它除了让学生听明白外,还必须使学生理解、掌握,即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注意教材的内在规律,符合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而且要注意语言自身的逻辑性。在已知的前提下,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详细严密的论证,从而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地寻根求源,一环紧扣一环地剖析事物,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